吳逸驊/泰緬邊境──河川對岸的KNU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2016年7月。

隔了約10年,再度前往泰緬邊境美索鎮,美索位於泰國達府省(TAK)。

鎮上進步了,大賣場進駐,夜店聚集成了一條街,往緬甸的關口,貨櫃車排隊等著出關。

離開繁華的鎮上,距離鎮上車程一小時不到,有一間緬甸社區的移工小學。

移工學校比較像是社區小學,在某一個社區由家長共同發起,蓋了簡單的校舍,讓孩子有書念。

記得有年泰國朋友帶我渡河,前往對岸克倫邦的克倫國家聯盟(Karen National Union, KNU)的控制領地,並參訪當地移工學校,這間學校主要是由國際非政府組織(INGO)資源協助成立。

隨後與一位克倫國家聯盟老將軍用簡單的英文交談,記得他問我「從哪裡來?」「台灣」。之後,他談起克倫族與國民黨軍隊合作打共產黨。因為語言不通,很難問下去。這問題一直停在心裡。

克倫國家聯盟成立於1947年,是克倫邦的政府組織,有自己武裝部隊KNLA(Karen National Liberation Army),有國歌、國旗,他們堅定認為自己是一個國家。早在英國佔領緬甸期間,克倫國家聯盟尚未成立時,克倫族曾到英國主張獨立。

1948年緬甸脫離英國獨立。1950年左右,在雲南的國民黨軍退守緬甸撣邦,緬甸軍將國民黨軍驅離到泰緬邊境的猛撒(Mong Hsat,今日瓦邦)。國民黨在猛撒建軍,軍隊據說有萬人以上,並與克倫國家聯盟合作打共產黨。緬甸懷疑國民黨提供武器給克倫國家聯盟,但當時的緬甸軍力無法與國民黨軍隊抗衡,只好訴諸國際壓力讓國民黨退出緬甸。

這段歷史其實是著名的泰北異域歷史故事,只是當我讀到國民黨與克倫國家聯盟曾合作段落,終於解開多年疑惑。

今年又渡河來到克倫國家聯盟在對岸的的總部KNDO(The Karen National Defense Organization)參加活動。一位泰國克倫人是位高權重的仕紳,與我們同桌吃飯,他知道我來自台灣,他以英文跟我說,「請國民黨幫幫我們,我們實在很窮。」我跟他說,我們已經換黨了,現在是民進黨。他有點驚訝,問我來這裡的目的,我說是台灣網路媒體,我會盡可能把克倫族故事告訴台灣人。他握著我的手,感激表情,說我會幫你祈禱。活動開始後,他坐在前面與將領們一同排。KNDO將軍開頭以英語說:「我們克倫族國家(Karen country)⋯⋯。」

我能理解, 四、五十年來克倫族爭取獨立過程,消耗了太多資源,克倫人逃離戰火來到邊境,或在境內躲避(IPDs)。今日緬甸政治改變,百廢待舉的克倫邦下一步如何走下去,克倫國家聯盟正在十字路口上。

約下午四點,我乘著機動船回到泰國美索,繁華的邊境之城。

Fill 1
吳逸驊、泰緬邊境、KNU、克倫族、攝影頻道
Fill 1
吳逸驊、泰緬邊境、KNU、克倫族、攝影頻道
Fill 1
吳逸驊、泰緬邊境、KNU、克倫族、攝影頻道
Fill 1
吳逸驊、泰緬邊境、KNU、克倫族、攝影頻道
Fill 1
吳逸驊、泰緬邊境、KNU、克倫族、攝影頻道
Fill 1
吳逸驊、泰緬邊境、KNU、克倫族、攝影頻道
Fill 1
吳逸驊、泰緬邊境、KNU、克倫族、攝影頻道
Fill 1
吳逸驊、泰緬邊境、KNU、克倫族、攝影頻道
Fill 1
吳逸驊、泰緬邊境、KNU、克倫族、攝影頻道
Fill 1
吳逸驊、泰緬邊境、KNU、克倫族、攝影頻道
Fill 1
吳逸驊、泰緬邊境、KNU、克倫族、攝影頻道
Fill 1
吳逸驊、泰緬邊境、KNU、克倫族、攝影頻道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