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傳真

許震唐/台中建國市場下一哩路(一)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市場是城市中庶民的記憶與叨絮。

建國要打烊了⋯⋯

雨時漏水、牆污窗破的廊道,是一座45年歷史的批發市場繁華落盡、歷經滄桑的一種宣告方式。

Fill 1

是城市不願承擔這種頹敗的落寞,還是都更計畫自豪的呼喚?隱身在市場角落無助的人們,只能以逆來順受的態度,用那聽天由命的微弱力量,去維繫自身僅有的尊嚴,終而無法對這城市做出反抗。我們永遠不知道都市更新計畫是這座城市進步的需要,還是虛榮?因為我們都被麻痺了。

連日陰雨綿綿,原本老舊陰鬱黏濕的市場,更不易讓人駐足採買、話家常。等到天氣放晴,總算恢復了以往的人氣。「日頭擱不出來,人擱要生菇啊,擱卡免講已經生菇的建國市仔,」(陽光再不進來,人就要發霉了,更不用說已經發霉的建國市場)在建國市場附近的街道賣苦茶20多年的吳廷山語氣爽朗地說著。

領有街頭藝人執照的吳廷山,指著音鍵蓋板要我看:「你看,連羊皮都要生菇啊!今天好天氣,早早日頭輕鬆,趁人客還沒熱場,緊來練鼓吹。」吳廷山在自己吹奏的〈相逢有樂町〉演歌樂曲中,開啟了一天賣苦茶賣藝的工作。

Fill 1
曾經人聲鼎沸,如今成了破敗的危樓

建國批發市場啟用於1972年,除了每日供應台中市區各大民生市場之外,鄰近的太平、大里也都是批發供應範圍,每日清晨4點人聲鼎沸,批發交易熱鬧非凡。

921地震前,只要逢年過節,建國市場內部及周邊的攤商就會多到擴及整個干城區域和火車站周邊,交通塞爆,進出困難,要等到中午過後才會紓解,那是建國市場最風光的時期。

Fill 1

921過後,建國市場受到地震影響,被市府判定為危樓,攤商要求市府修繕補強,因為如果拆除市場,這些攤商要去哪裡做生意。市府只好在原有建物上加鋼骨補強,但是因為安全考量,再加上二樓以及三、四樓住戶逢雨漏水,即使不斷修補仍無法改善,因此二樓的攤商就搬到隔壁的臨時市場。

說是臨時,卻也足足過了十幾年。「十幾年哪是臨時?」是啊!主要是找不到更好的環境來重新規劃,建國市場的優勢就是位在市中心,交通方便,批發、小賣、零售都照顧得到。此外,多數攤商在這裡經營多年,捨不得搬,更何況還有職工會、自治會的組織設置,就像是一個大家庭。

在市場做生意,總有一些艱苦人,建國市場的攤商可以加入工會,努力打拼之後,可以享有勞保的基本保障。這市場就是這些艱苦人一生打拚出來的,年底市場就要被除,說起來真捨不得,而且新市場是好是壞,誰也拿不準。

一手頭髮一把菜,只能成為記憶
Fill 1

在921地震後,原二樓攤商都已經搬遷至臨時市場,空蕩蕩的長廊、深鎖的鐵門下,仍有3家美容院不願意放棄,繼續營業。短短百來公尺不到,竟有3家美容美髮店,可見建國市場全盛時期的榮景。攤商們除了照顧好老客戶的需求之外,把頭髮SEDO一番,打扮美美的在自己攤位營業,也是對老顧客的一種禮貌。就近打點自己門面,這「就近」的關係,成了二樓美容院的商源。

鄒姐,台中人,在建國市場從事美髮業40多年。小學畢業就北上台北當童工賺錢,18、9歲開始學美髮,25歲到建國市場開業。

她笑著說:「把這本(日曆)撕完就70歲了,45年的美髮人生好快,一下子就過了,這市場年底一拆掉,我也退休不做了。建國市場全盛時期,就是在921地震前的那些年,那時我每一天要處理好幾十顆頭,我們市場人雖然每天搞得灰頭土臉,但只要從我這裡出去的,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像牆上的裴勇俊嗎? 」

「那是老顧客裴迷拿來貼的,每次做頭髮看著裴勇俊,也是一件舒服的事。」鄒姐笑著說。

秀鳳姐則是另一家髮廊的老闆娘。

「姐啊!妳不捏人頭,改捏菜。」

「捏菜緊(快)、捏頭厄(慢),捏頭一人、捏菜一浪(大籃子)。」已經半歇業的她說道。問她不繼續營業嗎?她說:「人都走光了,再怎麼做也是幾隻貓(人)而已,主要時間就是幫批發攤商的忙,整理或挑選菜葉等等,不營業也要維持一些老朋友的感情。」

她要我拍下擺在一旁的盆花,說道:「聽說這些花是冬瓜仔敬獻給菜市場裡的,土地公與媽祖廟用的,還足水(美)丟了可惜,我就拿來店旁邊擺著,真的還很新鮮漂亮。」

「真的嗎?冬瓜仔管到這裡來!」

秀鳳姐放下手邊的豆芽菜,伸長身頸喘口氣的說:「啊災!生活都來不及了,管伊是冬瓜啊是西瓜?」繼續低著頭撿點豆芽菜。

「姐啊!小歇一下,我幫你拍一張相片。」

「麥啦!我頭髮沒整理⋯⋯」

「你會搬到新市場嗎?」

「先搬再講,等老了才搬遷,好壞不知!哪有氣力擱拚,不過生活要過,嘛是要加減做,真快,一過3、40年。」

Fill 1

一手頭髮、一把菜,三千華髮四十載,是秀鳳姐在這市場捏一輩子的頭髮、青菜的生存記憶。

狹小的攤商空間,成就各自精彩的人生

走在建國市場二樓,背後傳來了叭叭聲,出入市場主要是以建築物各轉角的樓梯為主,但機車怎麼會上到二樓來?正在狐疑地尋找各種可能,原來是媽祖廟旁的貨運電梯將機車送到二樓來。一如電影所見的老舊柵欄式貨運電梯,可說是建國市場的地標,上下連結從二樓到地下室。電梯內貼滿日式月曆,兼具運貨與載人的功能,但基於安全因素,必須安排人員負責操作,洪桂香正是這部電梯的靈魂人物。

Fill 1

洪桂香,屏東人,來台中工作已經20多年了,守著這部柵欄式電梯也有好幾年了,遇到市場內需要用電梯的攤商,總是會打個照面,幾年下來也認識不少人。這份工作關乎到人們的安全,雖然操作不困難,卻不能有任何差池,每個動作都需要瞻前顧後,確認清楚。洪桂香一邊操作電梯、一邊說著,就把載貨與機車送到地下室去了。

市場裡賣鹹菜的鹹菜姆說:「我ㄝ人生就是在這3、4坪大小攤位勒車拚,一世人哪親像鹹菜用凹ㄟ凹過來。」(我一生都在這個只有3、4坪大小的攤位賣鹹菜,打拼賺錢。)

Fill 1

市場中每個攤商的空間都大約是3、4坪,這3、4坪是攤商各自力拚的人生舞台。上樓、下樓,同樣這兩三坪的空間也是洪桂香的舞台,僅僅的兩三坪,卻藕絲連結了千坪市場的脈動,上下十來米的距離,更是連結庶民市場多樣的人生。看著電梯鏡子裡的洪桂香,發現人生永遠有那重要舞台的時候。

建國市場下一哩路,待續⋯⋯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