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

【投書】Pokémon現象:大人們,其實你可以更懂孩子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最可怕的,是一群自以為懂的大人們,用一知半解的認知,去指導孩子們該怎麼做。所以才有代溝的存在,才會常常覺得為什麼會不被孩子們信任。」

有幸受到教育夥伴與南投縣教育處的推薦,昨天(8月16日)我以國中老師同時身兼寶可夢玩家的身份,參與教育部的「有關擴增實境遊戲對校園之影響及因應措施研商會議」。當我聽了半個小時的與會者發言後,上一段文字就是我的第一個感慨。

會議名稱有點難懂,其實今天要討論的是,對於《Pokémon GO》這個遊戲的風行,在開學之後,在校園安全以及學生管理上,可能對學校帶來一些困擾,部份民意代表與家長也可能抱持著一些疑慮。因此教育部希望聽聽各界代表的意見,試圖統整出一個基本的態度。

我是個基層國中老師,當天在座被找來的十多位代表,我大多不認識。前半個小時我耐著性子聽了幾位包括大學的老師、全教會及全家盟的代表發言。誰知道,越聽越覺得不對勁、越覺得膽顫心驚,這些大人們,你們真的知道自己在講什麼嗎?你們犯了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你們只了解到皮毛,卻以為你們已經看透了這個遊戲(對了,開始討論前有對於遊戲內容進行簡單的說明,內容也是錯誤連連,我看了都快昏倒了),然後就準備要下結論了。

在他們的眼中,《Pokémon GO》只是個很快就會過時的、沒什麼特別的、一直在做重複事情的無聊玩意兒,所以不用特別去禁止孩子們玩(因為知道禁止不了,這點倒是滿有自知之明的),但是也不需要去鼓勵,因為它很快就會退燒、就會消失在多變的資訊浪潮中了。而對於學校裡面及附近地點如果有補給點(Pokestop)或道館(Gym),他們的態度是直接向業者提出移除的申請,彷彿這樣就能維持很好的教育環境了,大家的視野就乾淨了,就不用擔心所有其他的問題了。

我實在快聽不下去,所以逮到機會就舉手。我發言的第一句話是:「聽各位前輩們講完,其實我很想翻白眼⋯⋯」這句話一講下去,我就知道這次又要得罪人了。

身為30多年資深電玩玩家及網路鄉民,卻也同時是學校老師,在說明我的想法之前,我想要先讓他們知道Pokémon風潮的由來,因為我真的不希望看到這些大人如此自以為是。

各位大人們,你們聽過任天堂三本柱嗎?超級瑪莉、薩爾達與寶可夢,是我們玩家們數十年來如一日的浪漫!現在大家口中的寶可夢,以前曾經叫口袋怪獸、神奇寶貝,最近才被任天堂官方正式定名(對了,《Pokémon GO》不是任天堂作的遊戲,他們只是擁有這些怪獸的版權而已)。

你們知道,以前的孩子們花了多少時間,gameboy一路玩到電視遊樂器,就是為了能擁有心目中嚮往的那些怪獸們,我們練等級、弄進化、研究屬性研究技能,我們想要成為朋友中最強的存在。以前我們會守著電視看小智對抗火箭隊,看他一步一步成為世界第一的神奇寶貝訓練師,對著卡通劇情感動流淚。這些怪獸的陣容,我們會把所有圖鑑上的名字、進化結果、屬性相剋全部背下來,背元素週期表都沒這麼厲害。而你們這些大人,聽到我們聊寶可夢,大多數人只叫得出皮卡丘。

對於《Pokémon GO》這個遊戲,你們知道丟球、抓怪,知道有補給點、有道館,知道所謂灑花就是會吸引怪物也同時會吸引玩家。就這樣,沒了。你們知道光是可以拿來丟的球就有三個種類嗎?你們知道根據怪物屬性的不同,在系統中離玩家的距離也不同,必須用不同的丟球力道來因應。使用AR的開關還能拉近怪物距離,這樣比較容丟中。然後丟曲球、丟中圓框框可以得到較多的經驗值。

大人們沒想到的攻略背後

我聽到有位校長說,他們學校有一位教官,在遊戲的背包中放了一百多隻怪物,然後自稱專家,學生都超崇拜他的。聽到這裡我差一點笑出來,你有去看過教官的背包嗎?如果放了一百多隻小拉達跟波波是要幹嘛?CP值太低的、重複的留下來根本沒用啊!還有人說他的小孩下載來玩了幾天,說抓來抓去都是這幾隻好無聊,就刪遊戲了,然後下結論這個東西沒深度。請問你知道開圖鑑嗎?你知道怪獸除了看CP值還有IV值也值得參考,你知道進化以後還要注意技能好不好,你知道還要去計算自己擁有的星塵跟怪獸糖果足不足以培養所有值得養大的怪物嗎?你連一隻特殊怪都沒抓過遇過,沒有去踏過特殊的地形遇見特殊的怪獸,你憑什麼說這個遊戲很無聊?

你去打過道館嗎?大概連遊戲中提供三個陣營選擇這件事都不知道。打道館要計算派出的怪獸屬性相剋、以及技能的加乘。除了快速點擊畫面施展攻擊、長按放技能,還可以左右滑動畫面進行閃避。道館有等級,影響你能夠進駐多少怪獸進行防守。然後打下道館可以在限定時間間隔內領取獎勵,包括必須購買才能取得的遊戲代幣

只知道灑櫻花是不夠的啦!聰明的玩家會選擇好的地點去使用誘補裝置、去聚集同好們才能達成最高的經濟效益。國中小學校的校園內,上學時間沒有人潮同時在玩遊戲,沒有群聚效應,在沒有特殊怪出沒的情況下,誰那麼無聊非得進你們學校抓寶不可?

這些大人們,除了對遊戲的內容一知半解,還去引用錯誤的媒體報導當作案例,想要強化自己對於《Pokémon GO》可能造成安全疑慮的說法,但這些網路謠言,都可能在教育現場創造狀況外的煩惱。

會議中討論到對於校內或學校週邊的補給點與道館,該如何處理。一開始發言者的主要思想是,行文給遊戲業者希望他們撤除。姑且不論寫email去向人家申請撤除,人家會不會理你、多花多久的時間才能完成,這無法估計。但有沒有想過,萬一之後遊戲開放玩家申請增設新的點,會不會反過來人家又來申請更多的點,學校只是想要防堵的話,處理的速度能快得過玩家的動作嗎?

Fill 1
寶可夢,神奇寶貝,皮卡丘,電玩,教育,學校
面對寶可夢風潮,學校老師和家長何不大方的接受它,然後陪著孩子們去探索、接受這個更多元更多變的世界。(攝影/余志偉)
用開放態度面對新時代

對於校外民眾在上班時間試圖進入校園抓寶可能造成的安全疑慮,我的看法是,為什麼不能讓心態開放一點呢?可以參考木柵動物園的作法,學校自行製作一份地圖,說明校園內及學校週邊地區的補給點與道館位置,將它豎立於校門口並在網路宣傳鄰里,只要明確告知玩家,為了學生上課的安寧與秩序,希望在上課時間不要進入校園內就好。其餘校園開放時段,甚至學校還能提供垃圾桶、飲水機、廁所等服務位置訊息,提供社區民眾一個安全、舒適的空間,這難道不好嗎?用開放善意的態度接納玩家,對於希望他們配合的規範,玩家一定能夠給予正面的回應,誰說學校永遠只能冷冰冰的呢?

現在大家還在搜集自己的怪物陣容中,日後也許遊戲會開放玩家間進行對戰、或是進行怪物的交換,因為智慧型手機的普遍性,比起以前的掌上型電玩還要高,屆時一定又會造成更多的迴響與轟動。

大人們,還覺得《Pokémon GO》不過是個普通遊戲嗎?你們準備用什麼樣的心態去看待它?孩子們跟你討論這遊戲的時候,你心裡又是怎麼想的?你們知道怎麼引導孩子正確去玩嗎?部裡的長官提到,開學後希望學校在親師座談會等場合也能適當地對家長進行宣導。你們真的知道要跟家長說些什麼嗎?

會議的另一個討論重點,是在學生生活管理的部份。與會的代表們提及,目前國中小學早多有制定校內的行動電話使用管理辦法,基本上在上學期間是禁止開機及使用,部份與會代表想法還不錯,認為這是在民國100年就已制定的規範,現在應該重新檢視規範的內容,修正可能不合時宜的部份。

而對於像我這樣第一線的老師,我思考的是,如何將遊戲話題融入教學與班級經營。

我以帶著生跑步這件事情為例。以前我押著學生去跑操場跑步時,他們會抗拒,未來也許我會開放一些時間,讓玩《Pokémon GO》的學生拿著手機一邊跑一邊孵蛋,這樣豈不是多了一個吸引學生運動的動機嗎?至於有多少人真的會拿著手機玩,或是跑操場可能孵蛋距離計算會減半計算,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讓學生看到什麼。

他們會感受到老師不但懂他們,還能從遊戲中找到學習的動力,教會他們更多正確的遊戲觀念,這樣到底哪裡不好呢?

謝謝教育部的長官與幾位先進,在會議中傾聽、接受我的想法。最後會議大致決定,讓學校自行決定補給點與道館的撤除與否,不直接以教育部下規定來辦理(如先前文章所述,我強烈建議學校不要去做申請撤除這種事)。對於民代及家長的疑慮,應該給予清楚的說明。學生的部份,要去思考正確的引導,而不是一味地想要限制。

其實站在教育部的高度來看待Pokémon現象,我認為只要有正確的基本態度就夠了。根本不需要為了單一遊戲下太多的指令,更不用大張旗鼓地想要規定些什麼。

很快要開學了,開學以後學校即將面對來自家長與學生的正面挑戰,因此學校端的態度才是真正的關鍵。

在文章的最後,我要再次強調,學校在跟學生聊寶可夢之前,應該再多花一點時間去了解一下它,能夠在全球引起轟動的遊戲,絕對是有原因的。請絕對、絕對不要用一知半解的態度,就用自以為是的方法去解構Pokémon現象,學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正在等著看老師們又想要說出什麼長篇大論呢。

何不大方的接受它,然後陪著孩子們去探索、接受這個更多元更多變的世界呢?世界正在劇變,我們到底準備好了沒有?

(作者簡介:網路筆名謝KK,目前任職於南投縣埔里國中,擔任導師職務。關注教育議題外,也是資深電玩玩家與網路鄉民,並專心致力於馬拉松運動。宅在家裡的希望與出門跑步的渴望時常發生衝突,自稱是個非典型的跑者。)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