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

【投書】走出台南火車站,看見國境之南的東南亞移工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你是否觀察過平時自己生活場域的移工,週末都在哪些空間活動?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台灣不同城市工作的移工,會依循城市空間和勞動性質的差異,發展出不同的休閒生活步調。相較於台北車站大廳週末有許多席地而坐的移工、台中車站鄰近的東協廣場(舊名第一廣場)每到假日就人聲鼎沸,在幾個依賴大量移工勞動力的城市中,台南是相對少人關注的地方。

談到台南,人們多半想到的是在地小吃和古蹟,但根據勞動部最新統計資訊,截至106年4月底,台南市的東南亞移工人數將近5.7萬人,是全台第4大移工輸入城市,僅次於桃園市(104,867人)、台中市(92,166人)、新北市(90,885人),由於台南的工業區早期就大量引進外籍勞動力,東南亞移工很早就在台南火車站附近形成消費生活圈。

台南的移工活動範圍主要在台南火車站前站一帶,以車站為中心輻輳出涵蓋食衣住行的消費場域。鄰近的台南公園是南部移工週末戶外活動的重要據點,西華街、富北街、國賓大樓則隱身不少小吃店、卡拉OK、旅館、Disco Pub等。南部的移工只要週末搭區間車來到這裡,便可在此度過假日時光。

台南地區的移工約7成為產業勞工。永康、保安、官田、麻豆、仁德、安平、安南均設有工業區,這些勞力密集的工廠,自90年代就依靠著一批批跨國移工,擔負大量的勞力需求。產業移工的工作內容五花八門,從飼料包裝、紙箱切割、成衣製造,到電鍍焊接、建材搬運、遠洋漁撈,我們所能想到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幾乎都摻和著移工的勞力與汗水。

產業勞工多於家庭看護的結構,形塑了台南移工社交與活動型態的特色。在週日的台南火車站周邊走一圈,經常能見到成群結隊移動的男性移工,熱熱鬧鬧,鮮少看到一人獨自握著手機講話的身影。群聚活動的特色,多半與產業勞工的工作場域及其發展出的社交習慣相關。廠區工作的移工,經常是和同樣來自東南亞的同事一起上工、下班住同一間宿舍生活,自然更傾向透過唱歌聊天喝酒等集體活動,消解異鄉生活的孤單。

另一個常見的景象則是移工男孩騎著電動自行車,在公園附近以時速20穿梭在大街小巷、迎風哼唱,有時電動車後座會坐著洋溢羞澀微笑的移工女孩。由於台南的大眾交通發展不普及,免牌照、免駕照的電動自行車成為移工週末常見的代步選擇,有購車的移工,更是經常將自己的電動自行車改造為外觀鮮艷、椅座舒適的進階款,參與移工在週末舉辦的電動車聚活動。

和台南的移工進一步接觸,可以發現許多移工的中文口語表達不太流利。這或許和他們的工作環境有關,以產業移工為例,大量聘僱跨國勞工的工廠會有仲介翻譯定期探訪、協助雙方溝通,長期在這樣的環境工作,學習中文的必要性自然就不會如此急迫。不過特別的是,台南是台語使用較頻繁的地方,所以台語流利的移工占多數,因為工作必須具備台語聽說能力,才能解決阿公阿嬤或台籍工廠領班的問題。有時移工們和台灣人聊天聊到一半在思考恰當的形容詞表達時,會突然從初級中文切換頻到高階台語的對話模式。

移工們常說的台語詞彙有時也隱約透露他們在工作場域的現況。在安南區工作的越南移工阿藍說,他第一個學會的台語單字是「等一下
音讀:tán--tsi̍t-ē
」,後來才學會「食飯
閩南語,意指吃飯。
」。在路竹照顧阿公的印尼移工Fenty和在安養院從事看護工作的Suzzy則驕傲地告訴我,她們能分辨什麼時候要說「聽無
閩南語,指聽不懂。
」、什麼場合可以說「毋知
閩南語,意思為不知道。
」。

是什麼樣的工作環境會讓他們特別熟悉這些語彙的使用?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文化混雜的國賓大樓

在台南這座致力於老屋保存、古蹟與傳統建築林立的古都裡,市區中心一棟80年代建成、外觀沒有文化特色的「國賓大樓」,儼然成為市民眼中刺目的巨型怪胎。台南國賓大樓的現狀,和台中的東協廣場、台北的金萬萬名店城(Wan Wan Building)有點相似,這幾棟外觀破舊的大樓都是依靠移工大量的消費力,得以在城市中心屹立不搖地存活下來。

國賓大樓原為地上14層、地下2層的商辦大樓,經歷黨產收歸國有的官司後產權依然混亂,每層樓戶數多,隔間打通、磁磚剝落、牆面龜裂等問題,在2016年台南地震後重新浮上檯面。在市民的想像中,多半認為國賓大樓的出入份子較為複雜,這個刻版印象某部份來說也算正確,這棟大樓確實包容許多經濟相對弱勢、不同國籍的消費群體。

走進國賓大樓,可以發現這裡並沒有想像中「危險」,感受到的會是東南亞美食與民間信仰和平共處的文化混雜。從一樓大廳轉進後面走廊,可以看到古早味麵攤、菲律賓超市、印尼小吃、金紙店、算命舖一字排開。除了幾個樓層被傳說鬧鬼的平價旅社包下,其他樓層的走廊不時飄出的油煙味、許多鐵窗內掛著晾乾的衣服,很少台南人知道這裡其實隱身了幾間移工週末常去的Disco Pub。

Fill 1
台南,國賓飯店,移工,東南亞
很少台南人知道國賓大樓裡有幾間移工週末常去的Disco Pub。(攝影/宋家瑜)

不同國籍移工常去的舞廳不同,彼此都知道哪個樓層是菲律賓、哪個樓層是印尼移工的「領土」。每家店營業時間都一樣,只有週日開門,從下午1點營業到晚上9點前結束。有趣的是,這些配合移工工作時間而開設的舞廳,老闆都是台灣人。

實際走進號稱國賓大樓營業最久、空間最大的移工Disco Bar,一定會為被人潮擠到水泄不通的內部空間感到震驚。在門口收錢放人的阿姨面不改色地解釋道:「這裡3點過後人會越來越多,4點後就會是最後一批結束彌撒進來的人。進去以後會發現外勞和妳想的不太一樣。」

以台灣的夜店的收費標準來說,移工舞廳的消費相對平價。菲律賓移工常去的 “Ana’s Disco Bar”入場費100元,啤酒一罐50元,通常移工們會將啤酒倒進裝滿冰塊的塑膠水壺,不僅冰涼好喝,溶化的冰塊也可以讓這壺啤酒有加量不加價的錯覺。

多音交響的台南公園

台南公園舊稱中山公園,開園至今100年,對年輕一輩的台南人來說,昔日公園的孔雀是許多人童年的奇幻回憶。隨著政經中心轉移,此處不再是市民週末活動空間的首選,公園的人潮卻未因此減少,一群群來自東南亞的移工和台南本地的退休阿伯,讓台南公園始終維持與周邊社區互動的活力。

移工們和下象棋、打牌的阿伯多年來形成默契,各自在偌大的公園盤據一方天地,週日黃昏在公園散步,你可能會聽到一群印尼移工男孩盤腿坐樹下伴隨吉他和弦大聲合唱 "Ya Sudahlah",鄰近涼亭突然爆出一聲鄉土味十足的「鐵支!」

熱鬧的台南公園也吸引台南的移民工組織定期駐點活動。近2年台灣各地成立許多東南亞移工行動書攤,其中台南當地的「Nan-Nan南南
Nan-Nan南南,意指「台南的東南亞」。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annantaiwan/
」每週日都在台南公園的湖中涼亭設置地板圖書館,提供母語書籍給東南亞的移工與移民閱讀。

當行動書攤的活動模式從「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在台北火車站大廳、台中「1095文史工作室」在東協廣場設置的移工行動書攤,來到台南,自然會因為南部移工的國籍、職業、群聚社交習慣、台南公園的空間特性,產生借書、閱讀以外更多面向的文化交流。

相較於規定不可以躺下的北車大廳、會有警察定時巡邏的東協廣場,台南公園是個完全不受拘束的場域,至少,移工們可以在公園裡自由的喝酒、帶瓦斯爐煮火鍋。所以來到台南公園會發現,南南書攤和越南移工的火鍋聚餐毫無違和感地共處同一個空間。

跨國移工的交流也是在台南公園可以看到的情況,相較於台北是個印尼移工占多數的城市,台南的印尼、越南、菲律賓移工人數相對平均,所以設置在台南公園的行動書攤,會有更多不同國籍移工同時來借書、交流的機會。

甫來台一個月的越南移工文俊來書攤借佛經時,原本靜靜坐在旁邊翻書的印尼男孩得知他才來一個月,就主動和文俊聊起自己平時是購買什麼類型的電話卡。來自移工家鄉的書籍,將四面八方的移工聚在一起,他們除了在此尋找熟悉的文字,也會找到同在異鄉奮鬥的同伴。

走出週末的台南火車站,會發現多元文化、多音交響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真實生活的日常細節。卸下勞動身分的移工就像你我週遭的朋友,會跳舞、愛攝影、喜歡美食,偶爾手頭寬裕就呼朋引伴小酌幾杯。

從國賓大樓到台南公園,一旦走進這些空間,就可以打破許多刻板印象、重新認識一座城市。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