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李政亮/被政治埋葬的《墓碑》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中國作家能否出國領獎,是中國的政治溫度計。

這一次,楊繼繩再次因他厚達80萬字的紀實作品《墓碑》成為焦點。2008年《墓碑》在香港出版以來,已歷10次再版,得到各界重視;2013年《墓碑》曾獲海耶克圖書獎(The Hayek Prize)、2015年瑞典史迪格.拉森獎(Stieg Larsson Prize),但當時的他得以親臨瑞典頒獎典禮。此次,則是獲得哈佛大學尼曼新聞基金會(Nieman Foundation for Journalism)頒發獎項,但他被禁止前往領獎。

不過,楊繼繩所擬的獲獎演講致詞卻在網上大為流傳,文中「記者是真相的保衛者」與被禁止出國的境遇實為強國諷刺。

從父親到3,600萬餓死者的墓碑

楊繼繩,1940年出生,1968年清華大學畢業後進入新華社工作,2001年退休,2003年擔任《炎黃春秋》副社長直到2015年離任。這份刊物也因經常議論共產黨歷史與人物時而受到官方注意。

上下兩冊厚重的《墓碑》,寫作動機先是為父親立碑。1959年,楊繼繩就讀高中時父親餓死,生前兩個月腿部已經浮腫,這是飢餓的典型症候,當時的他並不認為這和時代有任何關連。

楊繼繩自小少先隊、共青團,大學時成為共產黨員,篤信共產主義理想。然而,30多年後當他在省級檔案館裡透過浩瀚的會議資料、調查報告還原當年政治社會局勢、地方景況以及對親歷者的訪談後,他確信父親的餓死不是個案而是當時農村普遍的共通遭遇,《墓碑》也成為千萬餓死者的墓碑。

媒體對《墓碑》的報導,多集中在楊繼繩所提出的1958年至1962年大饑荒期間3,600萬人餓死的數字,對於這個驚人的數字,他在書中也給了形象的比喻,例如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數的150倍、長崎原子彈死亡人數的450倍。數字之外,更是因饑餓吃樹皮、吞沙子甚至數千起人吃人的人間慘狀。

教科書沒有記載的大饑荒

楊繼繩的書在中國被禁,中國政府不願他接受美國表揚,這都與中國政府如何記載、詮釋,並希望外界如何理解大饑荒悲劇有關。翻開目前的教科書,可以看出端倪。雖然中國從小學到高中的教科書雖都是多種版本,但教科書的撰寫與審核有相當嚴格的政治標準,可以說,教科書再現官方觀點。

歷史教科書裡找不到大饑荒的敘述,只有描述同時代的政策失敗。底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的高中歷史教科書《中國近現代史》(下冊)的描述:

(毛澤東)「反右傾」鬥爭產生了嚴重後果⋯⋯致使黨內民主生活遭到嚴重損害,⋯⋯給經濟建設造成更大的危害。那時候,自然災害嚴重,蘇聯政府又背信棄義地撕毀兩國經濟技術合作協議。這一切造成國民經濟自1959年至1961年的嚴重困難。 1962年初,中國共產黨召開有七千人參加的中央擴大工作會議,初步總結「大躍進」中的經驗教訓,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帶頭做自我批評。

在這裡,根本沒有觸及到大饑荒問題,對毛澤東的定位也是在「有過」與「糾正」中力求平衡。事實上,教科書的這段描述,沿襲自1981年共產黨〈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因此可以說,35年來大饑荒並未出現在共產黨文件與教科書中。

那麼,《墓碑》又如何論述這一段歷史?

《墓碑》的副標題──「1958年到1962年中國大饑荒紀實」,字裡行間已點出全旨。不同於教科書所說「1959年到1961年的嚴重困難」(中國另有三年困難時期的說法),楊繼繩將大饑荒的起始點前移,同時將結束點後推一年。

1958年,毛澤東開始站在共產黨權力的制高點,這一年,「大躍進」起跑,也就是激進向社會主義躍進的運動。大躍進的出現,意味著中國與蘇聯互別苗頭,1957年蘇聯提出15年超越美國的口號之後,毛澤東也旋即宣示「東風壓倒西風」、15年內超越英國。

大躍進不是單純的生產活動,而是全民狂熱的政治動員。為了超英超美目標,開始全民煉鋼,家家戶戶拿鐵鍋、拆鐵門將之在小火爐上煉鋼。《人民日報》乃至地方報紙的頭版新聞,經常就是某某生產隊鋼鐵或農作又高速生產。此外,文化群眾運動也是大躍進的一環,其旨在創作大量歌頌大躍進的「紅歌謠」,這些歌詞內容千篇一律,例如「共產黨是紅太陽」、「東風壓西風」、「社會主義是天堂」等。

大饑荒是人禍

然而,大躍進所許諾的社會主義天堂如何墮入大饑荒的地獄?

趕超、躍進的激情當中,中央官員不斷上調生產指標,基層幹部也無所不用其極,用盡手段對農民超額徵購餘糧,表示超速生產成功;然而,這些浮誇的數字其實都是壓榨農民將手中所有的糧食全部交出。為此,部分地方還出現農民不交糧食,便予以棍棒毆打至死的案例。

此外,儘管農民瀕臨垂死邊緣,仍有官員中飽私囊,奢侈地享受食物。更嚴重的是,浩劫之際,地方的糧倉其實仍有大量囤積的糧食,甚至中國政府仍提供食物援助阿爾巴尼亞、匈牙利等社會主義兄弟國家。

《墓碑》止於1962年,一方面,饑荒人數開始下降,另一方面,當時中國另一位領導人劉少奇,在7千人大會上公開批判大饑荒是七分人禍,三分天災。此刻,大躍進才告結束。然而,劉少奇對毛澤東的批判,又為日後共產黨高層的鬥爭埋下伏筆。值得注意的是,《墓碑》並不僅於勾勒大饑荒慘狀,最後回歸中國政治體制中的糾錯機制能否出現,徹底杜絕因政治強人極權而起的體制崩潰。

楊繼繩為何無法出國?

在民間與學界,研究討論大饑荒者大有人在,不過,《墓碑》卻是最為鉅細靡遺的完整作品。8年來,中國讀者或購自香港或上網下載,《墓碑》在中國的存在已是公開的秘密。

值得討論的是,為何2013、2015年楊繼繩都能到國外領獎,獨獨今年不行?

楊繼繩2月獲獎前數日,共產黨下發的文件應是根本原因。這份文件規定退休幹部與黨員,在政治上與習近平保持高度一致的前提下,嚴格遵循出國審批程序、禁止參加宗教活動等。規定頒發之初,一般認為這是針對大量退休幹部與黨員在信仰匱乏的年代裡,成為基督教等教徒而來。不過,嚴格審批出國程序的規定,「意外地」限制了楊繼繩的受獎之行。

只是被颱風尾掃到的意外嗎?這個規定的背後之意是習近平限縮言論空間的一環。2012年年底習近平掌權以來,有意識地針對不同領域頒行辦法,逐一限縮言論空間,從大學、媒體甚至退休幹部皆然。

值得注意的是,辦法的頒行是國家機器力量的直接介入,此外,媒體也在側翼推波助瀾。楊繼繩無法出國領獎之後,《環球時報》也發表〈對西方獎項多一些心眼不過分〉,直指楊繼繩的作品別有用心,作品談的不是歷史而是政治。

《墓碑》無法在大饑荒的事發地中國出版,本已荒謬,而今,《墓碑》再被指為西方勢力有意的拉抬。就這樣,將近60年前的浩劫就這麼被埋葬。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