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 Reporter
真的假的?老覺得人生好痛苦,是大腦「趨吉避凶」的機制?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尼采名言:「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生命中的動盪起伏猶如雙面刃,能使人憂鬱痛苦,也能使人更堅毅。事實上,人類對恐懼、痛苦等負面情緒的感受,遠比正向情緒深刻,記憶也留存更長久,這是大腦為了讓我們「趨吉避凶」所演化出的安全機制。

只有哺乳類才擁有「情緒」

從大腦演化進程來看,最原始的大腦構造是「腦幹」。包括魚類、兩棲類與爬蟲類等低等動物的腦,都以腦幹為基礎,只具備呼吸、覓食、交配等基本生存能力,只有哺乳類動物腦幹外層逐漸演化出掌管情緒記憶的杏仁核等「邊緣系統」,因此具有情緒反應的社交生活。例如當你回到家,毛小孩會到門口迎接你,但爬蟲類寵物蜥蜴就不會有這種反應。

哺乳類中,靈長類的腦部,更演化出發達的腦部「皮質區」,人類的腦部演化尤其徹底,主掌人體感知與決策的「前額葉皮質」,就讓人類還具備理性分析、抽象思考、克制衝動等能力。

比起快樂,大腦更擅長記住痛苦

人腦對情緒的反應比理性思考還快,舉例來說,看到一條黑影,我們當下常以為是蛇,嚇得跳開,下一秒才發現其實是繩子。為何會如此?

其中一種推論,是因為「感性腦」比「理性腦」還早被演化出來,負責處理情緒的邊緣系統,也比大腦皮質區更容易被誘發。

另種理論是,人類對事件的回溯,分為「敘述性記憶」(Declarative memory)「情緒性記憶」(Emotional memory)兩種。敘述性記憶有賴感知中心「前額葉皮質」、主掌短期記憶的「海馬迴」、掌管情緒記憶的「杏仁核」相互溝通形塑;情緒性記憶則是杏仁核被強烈情感直接觸發,反應速度自然快得多。

對演化過程中歷經無數災難才存活至今的人類而言,記住痛苦恐懼、避免重蹈覆轍,遠比記住快樂重要。為了活下去,大腦讓我們對苦的感受,遠比樂更強烈且難以忘懷。

痛苦過了頭,記得趕快求醫

痛苦是一種壓力源,短期急性壓力會讓腎上腺素大量分泌,讓人迅速面對緊急狀況。但長期壓力就可能誘發發炎反應,導致身心疾病。

多數人面對重大壓力或災難,會做惡夢、腸胃不適、記憶力衰退等,這是正常反應,無須疾病化。但若是經歷、目睹會造成自己或他人死亡、嚴重體傷的「重大創傷事件」,就可能產生「急性壓力疾患(Acute Stress Disorder,ASD)」,症狀包括恐慌、解離、創傷經驗透過惡夢或錯覺再體驗等,症狀會持續2天以上,在1個月內消失。

若症狀持續超過6個月,甚至惡化到影響日常生活能力,就可能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據統計,經歷重大創傷事件後,有2成的人會達PTSD的診斷;戰爭、屠殺、監禁等倖存者,PTSD的發生機率則達33%-50%。

上述症狀建議尋求專業協助,先以量表等工具篩檢,再由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對篩出的個案做心理衡鑑。若確診為精神疾患,會依個案狀況進行心理、藥物等治療。

諮詢專家/安南醫院精神科主任張俊鴻

深度求真 眾聲同行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今年是《報導者》成立十週年,請支持我們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度過下一個十年的挑戰。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我們十歲了!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

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報導者十歲了!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