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之疫──新型冠狀病毒風暴
德國翻轉第三波疫情的解封歷程:打疫苗、升高防疫決策層級、每週免費快篩
德國知名景點柏林電視塔旁的快篩站。(攝影/黃文鈴)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今年4月底,德國COVID-19疫情一度單日飆增近3萬確診病例,Alpha變種病毒猖狂肆虐,醫療系統幾度傳出要崩潰;不過近一個月來,新增確診案例如溜滑梯,至6月27日單日為336人確診、7月11日568人確診,全德各邦也自5月底開始大幅解封。

事實上,漫長的疫情和不斷變異的病毒,對各國防疫都形成極大壓力,幾乎都在「錯誤中調整」,德國亦然。他們面對一年多來第三波流行的威脅,除了提升疫苗施打率到5成,關鍵就是對快篩政策的快速修正,改為全面開放和公費負擔,每人每週可免費一次快篩。6月初全德有超過15,000家快篩站,進餐廳用餐、室內電影院、健身房等都需持24小時之內有效的快篩陰性證明。但是,「篩檢成日常」以及帶來的商機,也衍生出一些新興的社會問題。

6月的德國漸漸炎熱,公園、海灘到處擠滿了人,最後一個週末的星期五,正好迎來暑假的第一天,柏林布蘭登堡機場(Berlin-Brandenburg Airport)單日湧現近3萬名迫不及待要去度假的旅客,若非這些人臉上還戴著口罩,乍看之下以為COVID-19疫情在德國已經成了過去,該機場更預估接下來數週更可能達到單日5萬人高峰。

這樣的光景在兩個月前,連病毒專家們可能都還難以想像。當時德國正深陷第三波疫情的水深火熱,自3月開始每日新增病例居高不下,甚至在4月21日,新增確診數高達29,486人。不僅復活節假期泡湯,德國從去年11月開始實施Lockdown(封城),居民們早已不耐長時間活在低限度的社交生活、彷彿永無盡頭的防疫日子。

眼看疫情將要一發不可收拾,聯邦政府大刀闊斧,防疫政策與思維連轉幾個大彎,終於暫時駛出疫情深淵,4月底單日新增染疫人數跌破2萬,之後便一路往下,未再回升。

抗疫政策4大滾動調整

5月中旬,德國衛生部長史潘(Jen Spahn)公開發表談話,認為德國已成功邁過第三波疫情。

各邦隨之紛紛解除封鎖限制,柏林5月19日取消宵禁、21日開放可坐在餐廳戶外區用餐,自此這個城市彷彿從數月的冬眠甦醒過來,街上再度充滿孩子的歡笑,餐廳、酒吧外頭坐滿喝著啤酒、與親友暢聊的人群,觀光景點再度出現拉著行李箱的旅客人潮。

拉高防疫規範決定權層級,聯邦政府可直接「緊急煞車」
Fill 1
德國、解封、防疫、全民普篩、疫情
德國COVID-19疫情危機尚未完全解除,店家仍要求顧客點餐需配戴口罩。(攝影/黃文鈴)

德國這次能順利度過第三波疫情,並非僥倖。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與16個邦總理極密集舉行視訊會議,境內防疫規範緊密隨著疫情起伏更動。尤其4月23日《傳染病保護法》(Infektionsschutzgesetz)修法生效,將防疫規範決定權拉高到聯邦層級,大幅收緊限制,不再像之前一樣由各邦政府自己制定決定。

新修正的法規規定,若各邦內的某一郡或某一直轄市連續3天「7日內每10萬人口確診病例指標值(7-Tage-Inzidenz)
以當地10萬人過去7天的新增感染人數來計算,是德國統一用於判斷新冠疫情趨勢的數值。
」超過100人,聯邦政府得以從次兩日起針對該郡或該市啟動「緊急煞車」(Notbremse)措施:大幅縮減個人接觸,同住的一戶最多僅能與另一人相聚;晚上10點到隔日早上5點為宵禁時間,不得外出,單獨出外運動只准到晚上12點。

史潘當時指出,疫情相當嚴峻,德國境內醫療量能嚴重超載,「是疫情爆發以來最糟情況。」他解釋,疫苗與篩檢雖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加上此項修法,就是要大幅減少人們的接觸,以降低感染數。

抗原快篩成Game Changer

不僅如此,德國針對快篩站的實際執行也逐步修正,疫苗與快篩站的普及成了此次抗疫的兩大利器。

德國目前實施的快篩與台灣相同,都是抗原快篩,從受試者鼻腔、喉嚨或是唾液裡取得的檢體,測出是否含有病毒的抗原。好處是檢驗時間短,只需15分鐘左右就能獲得結果,能在高風險地區,快速找出感染者。

但去年(2020)9月聯邦政府研擬以此種檢測方式,與高準確度的PCR檢測雙管齊下,國內許多病毒專家卻紛紛提出異議,認為抗原快篩需要受試者有足夠的病毒量才能驗出是陽性,無症狀感染者可能會是偽陰性,反而誤導判斷。

當時德國流行病學家克勞斯(Gerard Krause)獨排眾議指出,抗原快篩若使用得當,將「成為『Game Changer(顛覆遊戲規則者)』。」他認為,抗原快篩對病毒量高者才起作用反而是優點,因為這些人確實具有傳染力;快篩目的並非診斷病患,而是減緩病毒傳播。「若可以緩解PCR實驗室的壓力,且更快獲得結果,那麼我們就達到雙贏的局面。」

隔月史潘宣布新的全國測試策略,針對養老院、療養院等養護機構,實施大規模快篩,對症下藥,不僅能避免院內大規模感染,也能因而減少高齡者或療養患者的染疫死亡率。

開放自費私人快篩站,但檢驗品質出現疑問
Fill 1
德國、解封、防疫、全民普篩、疫情
柏林一家改裝成快篩店的酒吧,門口以黑膠帶貼出「快篩」字樣吸引過路人注目。(攝影/黃文鈴)

德國在快篩決策轉的第二個彎,即是在去年底開放一般民眾能自費到私人篩檢站進行快篩。最初快篩試劑尚不普遍,德國聯邦政府僅限制有症狀的人或與確診者直接接觸者能到公立快篩中心進行檢測。

隨著與中國、韓國、美國進口的快篩試劑數量逐漸穩定(註)
根據報導,至今年4月,全德共批准35家公司供應銷售快篩試劑,其中少數在德國設置生產點,多由中、韓、美國進口。
,德國便開放一般有需求的民眾可到私人開設的快篩站自費篩檢,但篩檢站的檢測操作者仍僅限至少具3年專業醫療培訓的合格人員。

市場上因應需求,私人篩檢站如雨後春筍般一一成立,受疫情影響營業的藝廊、俱樂部等紛紛改建為篩檢站;甚至有醫生在知名競標網站Ebay上刊登,開放自家沙發上替受測者篩檢;廣場上、超市或藥局後院等,紛紛出現大型白色帳篷的篩檢站,由於沒有統一規定,市場機制混亂,快篩自費價格從25歐到60幾歐不等;PCR單次檢測甚至高達160歐。不僅價格不一,消費者也難以判定檢驗結果是否值得信賴。

例如,位於柏林米特區(Mitte)區的「DNA藝廊」早在去年11月便宣布暫停營業,改建為快篩站。原本展示畫作的空間,隔成4個檢驗區,聘請醫務人員替自費民眾進行檢測,快篩單次要價49歐元(約新台幣1,600元)。

藝廊負責人諾瓦克(Johann Nowak)指出,當時來篩檢的人,多是替家中長輩著想,不想因為一次探望,反倒傳染病毒給家人。如今藝廊仍未恢復營業,篩檢站交由兒子羅威(Leon Roewer)全權經營。

開放非專業人員操作快篩,每週一次、費用全免

到了今年2月,德國再度宣布新的篩檢規範,開放非醫療專業人員也能操作快篩,此舉大幅普及快篩站的分布,6月初全德已有超過15,000家快篩站

當然這樣的成果並非一蹴可幾,要提升檢驗量能,得靠公私部門的合作。全德民眾自3月1日起,每週可到境內公立篩檢中心與私人篩檢站,免費篩檢一次,費用由聯邦政府全額負擔。

柏林政府更推出「測得速(Test-to-go)」網站,民眾可透過標示出境內所有篩檢站的互動式地圖,直接點選、預約篩檢時間,完成預約後會得到一個QR Code,當天在篩檢站出示即可接受檢測,大幅縮短等候時間。

此外,柏林政府也呼籲藥房、診所醫師與私人供應者等有意成立快篩站的業者,透過官方「篩檢學習」網站的網路課程,學習如何採集檢體,結業後獲得正式證書,即符合資格經營快篩站。

隨著疫情延伸、限制鬆綁,柏林快篩站數量大幅上升。4月中全城約400家快篩據點,每週檢驗量能120萬次;5月21日起,由於柏林逐步解封,開放居民每天都可以免費做快篩,持陰性證明可入店內購物。6月初快篩站飆到1,600家,每週檢驗能量達520萬次。柏林衛生參議員卡萊奇(Dilek Kalayci)形容,人們在路邊就能做檢測,「篩檢已經是柏林人民的日常。」

全面普篩後遺症

但也因為成立快篩站簡易方便,創辦人不須具有醫療背景,被認定為是疫情裡「賺快錢」的途徑之一。根據上述「篩檢學習」網站,只要填妥表格、上傳所需人員與場地證明文件,通過審核即可註冊為正式篩檢站。為了求快,審核期間並不會實地到場勘查。篩檢站因而遍地開花,大至購物中心,小至酒吧,甚至教堂也成為篩檢據點。

投機分子賺疫情財,浮報篩檢數

此外,根據聯邦衛生部規定,快篩站呈報的檢測數據不能含有受測者的個人資料,也不需繳交購買快篩試劑的證明。只要上報篩檢人數以及篩檢站的登記號碼,即能報銷款項。這樣簡易的規定反倒成了申報漏洞。

一直以來私人快篩站的款項發放都交由德國醫療保險醫師協會(Kassenärztliche Vereinigung, KV)負責,全數支出都由聯邦政府買單。原先規定,快篩站每做一次篩檢最多能獲得18歐元(約新台幣600元)的費用,包括12歐元人工費與至多6歐元材料費。

但5月底爆發一樁申報不實的嚴重弊案,根據德媒
《北德廣播公司》(NDR)、《西德廣播公司》(WDR)與《南德意志報》(Süddeutsche Zeitung)。
揭露,在全德擁有超過50家快篩站的麥迪坎公司(Medican),嚴重浮報實際篩檢次數,詐欺金額粗估逾1千萬歐元,如今主要負責人已遭逮捕,正接受司法調查,全數旗下快篩站也被迫關閉。聯邦衛生部長史潘因而下令,自7月1日起,材料費統一為3.5歐元(約新台幣116元)、人工費降為8歐元(約新台幣265元)。
空間太小、沒戴口罩⋯⋯不合格快篩站遭檢舉

這宗弊案遭揭發後,引起全國熱議,德國其他各邦陸續發現數家同樣涉嫌詐欺的篩檢站。為了杜絕類似弊案再度發生,德國聯邦政府日前已快速通過新法,收緊相關限制。

未來類似麥迪坎這樣擁有數家快篩站的公司,不得再一併繳交所有據點的篩檢數,必須個別呈報單一篩檢站的實際數字。且負責帳單報銷的KV,需額外進行驗證,例如深入調查或實地現場檢驗,該中心必須提供相關文件資料。

但不只是虛報不實數字,少數不符規定的篩檢站也為人詬病,6月初柏林新克爾區(Neukölln)共7家篩檢站遭檢舉調查後,被迫關門大吉。理由包括衛生條件不佳、未按照規範進行篩檢或空間太過狹小,篩檢人員與受試者無法保持安全距離等。

例如,其中一家據點設在迷你咖啡館內,不僅測試處距離一旁的麵包台僅30公分,操作人員更未戴口罩,只戴手套就上場;另一家篩檢站則要求受試者自行操作試劑,因而遭人投訴。

這些搶著賺熱錢罔顧篩檢品質的快篩站,雖是少數,但仍顯現出衛生當局的疏忽。

快篩成日常:上餐廳、看電影、到健身房,都要快篩證明
Fill 1
德國、解封、防疫、全民普篩、疫情
架設在柏林亞歷山大廣場合格的快篩站,不需預約,直接來就能現場篩檢。(攝影/黃文鈴)

隨著德國接連數週新增單日確診人數只剩百位數,各邦大幅鬆綁防疫規範,對於快篩站的高需求不再,各地紛紛傳出部分快篩站關門大吉,或結束篩檢工作,恢復到先前的本業。快篩在疫情稍解、國內經濟亟待復甦之際,成了解封的必要手段。

各邦防疫規範略有不同,以柏林為例,目前在餐廳內用餐、室內電影院、健身房等都還需要持24小時之內有效的快篩陰性證明。但柏林人夏天最愛去的露天啤酒餐廳、露天電影院則不受此限。

儘管目前疫情已大致受到控制,國內至少打完第一劑疫苗的總人數比例也已逾54%(註)
截至6月29日的數據,來源:《南德意志報》
,但聯邦政府仍不敢大意,配戴口罩與快篩限制仍暫時不會取消。

面臨感染力極強的Delta變種病毒,總理梅克爾幾度警告,「若疫情再度失控,我們將重新實施更嚴厲的限制。」在全球疫情尚未完全解除之前,人們沒有鬆懈的本錢。

索引
抗疫政策4大滾動調整
全面普篩後遺症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