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現場 X 一本書店】

Miru/一個人的勇氣
台北青田街的旅人書房,於2018年6月底劃上句點。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去年8月寫的〈兩年後,獨立書店還在嗎?〉這篇文章至今仍然未滿一年,5月嘉義的勇氣書房因為租約到期得收拾書包了,6月台北青田街的旅人書房也決定開到6月30日。

這兩家書店,都是經營質地細緻、選書用心;這兩家書店,也都是獨挑大梁一人經營。在基本的價值認定上,本質好的店是生存的好條件,這是多數人不會質疑的。但資本當道的世代,事實偏偏不是這樣。

選書好不見得會落在營業額上

在還沒踏入旅人書房時,常常聽到推薦的書店首選幾乎是它,或許質地的同溫層接近,所以推薦給我的人也都會偏向特定喜好。但是一直聽到,就會引起好奇,總有一天我會走去那。

緣分被安排的是在開會的工作行程上走入這家書店,雖然沒能好好瀏覽感受空間,但架上的選書確實是品質之上。主題書店跟一般書店不同之處是,得從各種類別裡去撈出自己主題的書;當書寫越來越跨領域時,要撈出好的旅行主題選書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然後,再落定小小的空間裡如何安置這些書跟書的關係,創造出最適切的配置。

旅人書房的瑟倫說,她常常花費好多時間在選書,然後把書排好,心滿意足的完成這個陳列,但是接下來沒有多少讀者會來到這個書店,看見這個費時費心的工夫。旅人書房的特質是不浮誇的,謙虛包容並且安穩的落定在青田街上的二樓,平常也沒有用媒體製造太多聲音,她是這樣仔細接待一個一個到來的讀者。每隔一段時間上去,仍然會發現瑟倫為書架更動添上了一些書,從這裡可以知道她是如此勤勞用心的。但營業額仍然不會表現在優質的選書能力上。

一個人,一圈文化漣漪

選書常常需要的是眼光,一個人經營書店要像探照燈一樣對著廣大書海搜索,不能放過那微微閃動深藏不露的好書。勇氣書房的秀蘭也是如此,她在洪雅書房幫忙的時候,就發現站在書店整天根本沒賣出多少書,但她還是那麼有勇氣的一個人開了書店。台灣的書本市場,大多在北部賣出,越往南越難開書店賣書。

像這樣質地好的書店,總是營運出一批優秀的讀者,默默的成為朋友,也成為社會中基本的文化基礎。這些書店不擅長媒體炒作,也是基本功十足的空間。

營收的多寡往往不是生存的致命傷。一個足夠大的書店,需要人力,單單一個人常是時間被綁住,老闆也會很想去參加講座活動,或是看看展覽,讓自己有活躍與刺激的來源。營收如果不是那麼好,也很難有餘裕去充實自己。大多數的書店人,生活簡樸,物質需要少;但如果營收能夠領到薪水,也是一個給自己莫大的鼓勵。

不能小看書店圈一個人的能力,但也為一個人開書店擔憂。持續的經營,需要很強大的思考跟心智。每本書要談論的都是一個觀點,隨時的在吞吐收放,堅定目標往前而去,還需要足夠的耐力、毅力,每一個波折都會考驗意志,或是被擊倒。在書店是最能認識朋友的地方,會看到書店的圈因為這些往來的人擴散出一個文化漣漪,會震盪出一個人的文化養成與一個世代的文化風景。

接下來,勇氣書房如果找到理想的空間,希望能夠盡快的再度開張,讓嘉義圈持續活躍。接下來,旅人書房的瑟倫會不會再回到書店圈,是未知。但看她熱愛書本的氣息仍然熱情,就看命運怎麼安排。

最好的書店,不是話題;也不是單靠口號支持的。

最好的書店,經常是用心的選書,不炒作媒體,讓讀者自己去潛沉到好書裡。

說實在的,我不喜歡社會討論書店老是以「書店不能倒」這樣的議題發聲,老是以擔心書店的角度支持書店,老是說書店賺不了錢。

要談論書店,我們終歸得回到「閱讀與社會文化基礎」的關係上去看待。書店不單單是商品買賣關係,而是一種文化基礎與文化建構能力,這都是回歸到國力國本的實力上。

很期望,書店能回到最適切的位置,因為生活中的必須而存在;當社會能理解到閱讀不是為了別人、不是為了升遷工作、不是為了考試課業時,開書店才會走到正常的位子上。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