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現場 X 一本書店】

Miru/書是全世界最複雜的產品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書是全世界最複雜的產品。」

當老闆說出這句話時,像一個重要的提點,我就記了下來。他不准許在這個句子裡用上「商品」兩個字定義書本,這是我們都認知清楚的:書不是商品。

在書店這個行當裡4年多,漸漸的看出一點端倪,或者說看出了一點落腳處。

書的結構簡單,以紙為頁、以線與膠裝幀成本、配上質地硬的外層,給予書名落在精心設計的封面裡。500年前印製的古騰堡聖經跟現在的書幾乎是一樣的,裝幀與折合,封面、內頁、精裝、裱皮,西式書本的裝幀結構幾乎沒有多大的改變。

你也可以動手從一張紙做出一本書,慢慢的用手將每一頁疊合起每一台,然後把每一台上下縫接起來。縫書的過程很理性,必須對齊精準,把每一個穿線孔先打出一個微小的洞,好讓針線穿過時不會強行破壞紙張的纖維結構。用手作縫好的一本書,與機器量化生產的書並沒有結構上的不同,只是因為手作呈現出些許不規則的溫度。

如果你還沒落下文字在這本書上,就會是一個筆記本,用來等待未知,是哪一種書寫內容將完全定義這本書的未來。

以書為本,乘載文字。是書複雜的開始。

書是既古老又創新的產品,這古老的載體每一天都在創新。

書的複雜性來自人,人有多少不同就產生多少不同內容的書,跨過國家跨過地域性,書就跨過一個複雜性,你說這世界有多少學科、門類、文化,就會有多少書。而一本書經歷大量生產,走入讀者手中,每一位讀者孕育出自己的文化,在書本上落批做筆記,閱讀的痕跡讓這本書形成讀者自己的樣子,與剛上市時的模樣已大不同,這也是二手書市場呈現出來的複雜魅力。

落在書店裡,每一週都有幾箱書到來;這些書代表著一家書店營運的生存基本,在銷售終端是代表一個社會的活力,每週到的書,就是賣出去,保持出版文化的活水源源不絕,這也是社會滾動更新的運作力量。

開始認清到出版的源頭那份使命感,不少的出版人都具有一種前瞻的特質,他們挖掘著未來性,有著預言式的眼光,他們會分析與感知風向,去開拓社會上所需要的養分,或是需要被討論的議題,然後策劃出一本書的出版。每一個想法或付諸金錢流水在印刷機上,唰唰十分鐘千張的書頁印製出來。不是每一本書都如編輯預期的,但有一本書如果在讀者創造出什麼了,那是編輯人心滿意足樂開懷的事。台灣眾多的小出版社,經常是幾個人就成公司、甚至一人公司,這種走在社會前面的姿態,聆聽出版人的想法,就像看一場時尚秀,最新的未來的想法都在這裡展現出來。這是需要持續充電到很飽滿的生命力,出版人幾乎都是文化的前衛創造者,他們的探照燈都在尋找組成想法,製作出有影響力的書本。

書店人是文化基礎的端點,就是負責把書賣出去,回到書店裡4年來深深理解書賣出去就是在滾動一份活水。出版的活水必須活絡流動地繼續,社會文化的存續力才會創造出來;人們需要接受文化,才會產出自己的信念更新人生慢向前去,出版活水一旦衰退,整個社會的動力就會趨緩。

香港出版市場這些年因為政治的壓力,整體品質衰退、設計力也一併衰退。台灣因為大資本集中壓力,書本趨於折扣低價戰,出版上下游都在以老本血汗比拼。出版力被殺價下滑,但始終在拼那最後一口氣,衰退已經持續多年了,還有多少老本可以負擔?這個出版市場就只是被大資本侵蝕壟斷,整體社會文化力也得賠上去。

有人說我只要去買二手書就好了,但二手書市場需要有品質好的新書出版市場,才能成就出好的二手書。有人說我去看免費的書店就好了,但實際上出版市場的好壞常常是被免費折磨掉的。有人說,我去圖書館借不用買書;圖書館有其特定的社會文化目標,但不是為了貪小便宜所存在的。

如果我們不能保住現在有的出版多樣性,那未來我們要談論什麼都會趨於封閉;文化不是砸大錢可以創造出來的。

我們都不缺書、我們都不缺買書的錢,但持續而微的閱讀,是讓出版市場活水滾動的基礎。

保有一定的閱讀,關注社會每一種發出的聲音。如果你跟得上時代,也請不要讓時代的文化力衰減。

站在最複雜的產品銷售端,書店人的落腳處,是盡力的保有文化多樣性,讓好的書持續選進到書店,讓好的出版有源源不絕的銷售生存下去。每天觸摸著「全世界最複雜的產品」,你知道這份樂趣永遠都是新鮮迷人的。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