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九合一選舉結果觀察
鮑彤看蔡政府期中考:回歸地方議題,中間選民迎頭痛擊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中研院政治所副研究員鮑彤(Nathan F. Batto),投入台灣政治與選舉研究近30年,被不少台灣政治學者稱為最懂台灣選舉的外籍學者,他也是許多外籍媒體了解台灣選舉的重要窗口。九合一大選開票之夜,鮑彤接受《報導者》採訪,解讀選舉結果以及對於台灣政治局勢的影響。

以下鮑彤訪談內容,以第一人稱呈現。

Fill 1
鮑彤、九合一大選
中研院政治所副研究員鮑彤(Nathan F. Batto)。(攝影/吳逸驊)

這次九合一選舉對於民進黨來說當然是慘敗,但是我並不認為這個結果代表選民對於國民黨投下信任票,更多的是因為不滿意民進黨執政的中間選民倒向國民黨的結果,就像4年前這些選民不滿國民黨而倒向民進黨一樣。

有些縣市國民黨提出的人選夠強,當然可以有效吸引這些中間選民,但其他縣市未必如此。以台南市的情況,雖然民進黨黃偉哲順利當選,但是他並沒有想像中贏的多,這些不滿民進黨的票並沒有流向國民黨高思博,而是無黨籍市長參選人得票數都不少,這就顯示這些游離的中間選民在有複數選擇時,不一定會把票投給藍營。

就像4年前很多中間選民倒向民進黨,但這次選舉結果證明了,他們並不是真的支持民進黨。因此今年這些選民投給國民黨,也不代表他們下一次就會投給國民黨。

選民年齡結構改變,更重視「當下」

另一個明顯的趨勢,這兩年可以觀察到,認同民進黨的支持者明顯下降,但這不是一個新鮮事,因為過去國民黨執政時也是有類似的狀況,大概就是執政包袱。

事實上,這幾年藍綠兩陣營的基本盤都有些鬆動,表態不支持任何政黨的選民有明顯增加,而這些選民沒有固定的政黨傾向,而且普遍較為年輕,這些選民確實左右了這幾次的選舉結果。

我認為這跟選民的年齡結構改變有關係,因為比起年長的選民,年輕的選民比較不會固定選擇一個陣營,可能會更受到當時的環境或不滿的情緒而游離,投票行為也可能會更回應當下的感受,關注的議題也跟年長的選民有所不同。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台北市,丁守中跟姚文智的主要支持者都還是年紀偏大,而柯文哲的支持者則仍以年輕的選民偏多。

兩黨下一步:誰來當家?

這次選舉結果的意義跟2006年、2014年的地方大選不一樣,並不代表下次全國大選民進黨一定會敗選。這次的選舉結果應該視為選民對民進黨的警告。

我會這樣判斷有很多理由,其中一個理由是,這次的地方選舉是回歸到地方議題的辯論,不論是台中的空汙議題或是高雄的北漂議題都是這樣,沒有討論到「台灣如何面對中國」這類的全國性議題;但是2014年時的地方選舉卻是跟這類的全國議題掛在一起,加上剛經歷過太陽花,而且當時蔡英文已經很明確會代表民進黨出馬參選總統,呈現出的趨勢與今年大不相同,因此一定有差異。

兩年後的立委選舉與總統大選,這些全國性的議題勢必仍會成為討論的焦點,而且也無法避免中國議題。現在當然可以預測那個時候民進黨的立委選舉不會像2016年那麼順利,但因為可以操作全國性議題,民進黨也不一定會敗選。

今天這個選舉結果將會大幅提升「蔡英文只做一任」的可能性,至少比投票前的機率大出不少。民進黨接下來要推出誰來競選總統,昨天之前可能不是一個問號,但今天開始就會是一個問號。我相信這也是接下來民進黨內部會討論、甚至爭論的。

國民黨這次選得這麼好,但是他們也要馬上面對一個問題「這是誰的功勞?」這是代表吳敦義的領導很成功嗎?我想國民黨接下來也可能會在內部面對一些爭論,而韓國瑜這次選得這麼好,他在國民黨內也有一定的地位了,那他下一步會不會選國民黨黨主席?這也是很有可能的。

國民黨的勝選能否延續到兩年之後,我還是有一些問號,而且目前國民黨也還沒有一個準候選人,跟4年前的民進黨不太一樣。接下來幾個月應該很有趣,藍綠兩邊都要面對與處理內部的爭議,也都要開始布局下一次的選舉。

( 閱讀英文版,請點:Nathan Batto: Taiwan's 2018 Election Was About Local Issues, Not China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