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塵爆追蹤

台灣緊急醫療的3大問題

台灣能從500個傷亡故事學到什麼?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約半年前的6月27日,八仙塵爆釀出近500人死傷大禍,這是台灣自921地震以來,傷亡人數最多的意外事件。第一時間,三軍總醫院收治63人,擠進最多傷患。如果要談這半年,台灣從八仙事件該學習到什麼教訓?

「那天晚上,全台急診醫師大概都沒睡」三軍總醫院急診部主任藍國徵回憶,當晚三總急診室入口淹滿救護車,一台接著一台,一路連綿滿出院區,塞到民權東路上,幾乎不見盡頭。

Fill 1
八仙塵爆
不少傷患在事發現場都是連著八字型的大泳圈躺在地上,因為泳圈早已與皮相黏,哀鴻遍野。(報導者資料照片)

不少傷患都是連著八字型的大泳圈一起被抬進急診室,只因泳圈早已與皮相黏,哀鴻遍野。護理長問藍國徵該怎麼辦,「統統戳破!」心急如焚的家屬多度要衝到孩子身旁,護理人員最後只得拿著大聲公,「請家屬先不要進到傷區,發生什麼事一定通知,沒有消息的,就是好消息。」 當晚,三總的急診室入口,堆了一座黏著皮、消了氣的泳圈小山。

第一時間無法掌握傷患人數,三總有14床竟收到63人

地圖一攤,三軍總醫院內湖總院距離八仙樂園的車程約30公里,中途有數十家醫院,不乏醫學中心,三總卻收治最多病患。藍國徵解釋,當時院長下了「收療無上限」的命令,「只是完全沒料到竟有那麼多,」原本僅備有14床燒燙傷病床的三總,第一天竟收了63人,還啟動第二波大量傷患機制。一路忙到凌晨,才大致安置所有病患。

「當時完全不知道後面還有多少人,但人愈來愈多,幾位同仁跑來跟我說,藍主任,可不可以打電話叫他們不要再送來了。」藍國徵說,其實他當下壓力很大,但沒有聯絡現場的方法,他也只能盡力調度、安撫焦慮的醫護人員。事後,藍國徵把當天的狀況整理成簡報,依著時序點出每個環節遇到的問題。

問題:先送出來的傷患不是最嚴重 卻先送往醫學中心 改進:第一時間做對檢傷分類 把傷患送到對的醫院

藍國徵指著投影片解釋,隨著時序推進,災情愈趨明顯,第一時間淡水馬偕醫院已湧入難以負荷的病患量,甚至動用到台北馬偕總院的救援能量仍不堪負荷。救護車開始往外疏散病患,將傷者分別送進了北區43家醫院。

Fill 1
八仙塵爆、三軍總醫院急診部主任、藍國徵、鄭涵文
八仙塵爆造成近500傷亡,台灣該從慘痛傷亡中學到什麼?三軍總醫院急診部主任藍國徵根據當晚情形提出3個台灣緊急亟需重視的問題。(攝影/鄭涵文)

那夜,所有醫護人員都專注挽救不斷湧入的垂危生命,直到隔天早上統計數字一出才發現,原來所有醫院都超收了。但也正因所有醫院都超收,第二次的病患分配變得艱難無比。

台北市長柯文哲指出,事發地點位於八仙樂園較深處,救護車進入不易,出事後病人不斷送出,多半先送大醫院,但通常第一批出來的都不是最嚴重的,大醫院都先被輕症塞滿,後來才開始送中型醫院,所以事發第一週,都在重新調整病患,像跳棋一樣。

三軍總醫院燒傷中心主任戴念梓說,事故後幾天,只要遇到需轉診醫學中心的病患,各方都得商討半天,最後只有少數幾例轉院成功。即便病人家屬同意、醫院願意配合,但想動也動不了。

他分析,在傷患過多、所有醫院皆超收的狀況下,若能在第一時間正確分配病患,就能緩解後續病患重分配的困難。且在醫療分級層次上,將緊急處置與後續治療的醫院分開,是可行的。

因此,第一現場的檢傷分類、送到「對的」醫院至關重要。藍國徵說,他能理解第一輛救護車抵達現場時,載了人就得即刻奔往醫院的壓力。但據災難醫學觀點,照理第一個到現場者,應先理解現況、成立指揮中心,評估後再組織救災。

「如果重來一遍就要這樣,」柯文哲說,「出事了,檢查交通大隊應該要在三公里、四公里外就設路障,管制交通,然後現場指揮官進去,他要判斷大概多嚴重、人數多少,然後開始做有效的檢傷分類。」比手畫腳演練一番後,他補充說,這樣消防單位也該接受檢傷訓練。

問題:第一時間誰來調度統籌? 改進:即使衛服部想要調度權,也該先演練大量傷患機制SOP

第一時間面對大量傷患的調度,也突顯了災難應變機制及演習的必要。

日前衛福部擬修正「醫療法」及「緊急醫療救護法」,因應事故出現大量傷患時,授予中央直接調度醫院收治病人的權力,方便整合資源。對此,柯文哲指出,在那之前,應先有大量傷患機制的SOP(標準作業程序)及實際演習。

「假設某天,巡弋飛彈打到101大樓,或像911那樣,突然產生5千名外傷患者怎麼辦?」柯文哲說,都得先演習一遍,才知道問題是什麼,進而擬應變機制。「不然你說要全部你調,好啊你調啊然後呢?還是要有SOP嘛。」

戴念梓也說,這次事故發生在醫療密度高的台灣北部,分送病患還算快。若發生地點是墾丁或海邊,附近醫院更少,一次500個病人要怎麼送?那會是更大的挑戰。

因此除了大量傷患機制,他也建議建置調度「緊急救護站」的能力,若事故發生在偏遠地區,要儘速運送救護站到現場做第一線處理。

除了前線調度,這次的災難通訊也失效。藍國徵說,因新北與三總沒有熱線,所以無法像復航空難時掌握病人的數量與抵達時間。眼見愈來愈多人送入急診,卻無管道得知還剩多少傷者,讓醫護人員壓力非常大。

「這畢竟是救人的事,雙北密不可分,希望以後還是要建立溝通熱線,才能知己知彼做最好的調度。」尤其中央應建立一個通訊平台,讓基地醫院了解現場狀況、回報還能救援的能量,減少遇到超收鐵門拉下再轉送的狀況。

但藍國徵也說,要做最好的整合,仍需靠平時演練,並把行動計畫都寫出來,才能在關鍵之際發揮作用。就他所知,目前多是地方單打獨鬥,尚無跨部會或是跨縣市規模的演習。

Fill 1
八仙塵爆
大量傷患機制發生時,應建置調度「緊急救護站」的能力,若事故發生在偏遠地區,要儘速運送救護站到現場做第一線處理。尤其中央應建立一個通訊平台,讓基地醫院了解現場狀況、回報還能救援的能量,減少遇到超收鐵門拉下再轉送的狀況。(報導者資料照片)
問題:傷患自行從中傷的黃色傷票升格到重傷紅色傷票 改進:電子傷票預防分類混亂

此外,面對大量傷患,藍國徵還提出建立電子傷票的建議,以即時整合資訊,也讓家屬好找家人。會有此策,來自他從第一線人員口中的現場情況。有救護員指出,有些被掛上黃色「中傷」傷票的患者發現自己沒人搭理,大家都先處理掛著紅色傷票的人後,就撕掉黃色傷票,逕自「升級」成紅色的重傷病患。

「台灣是科技之島,平台、電子傷票其實都做得到,看國家願不願意做而已。」藍國徵補了這麼一句。

官員忙著跑醫院作秀,急診醫師要救人也要報告不勝其擾

塵爆發生的突然,又逢大量傷患,身為後端支援的角色,陽光基金會執行長舒靜嫻有著獨到的觀察。事件發生初期她參與了無數會議,發現第一時間各部門都很著急,以致於出現不少「重工」現象。

「後來我們就開玩笑說,其實不是一人一案,是一人好幾案,」舒靜嫻解釋,第一時間一定有社工去醫院關懷,但其他部門也會急著做出相同要求,教育部也派人、國防部也派人,特定族群單位也派人關懷。她能理解各單位都很急著要做事,但同時湧到醫院去,其實是耗損。

就連急診室還在搶救階段,醫護人員忙翻了,還是會接到不少官員想探訪慰問。一講到這個,藍國徵滿臉困擾的說「這就很麻煩,事實上緊急時期第一要務是把病人照顧好嘛。」

「發生這樣的事情,不是三兩天就能解決的,」舒靜嫻說,這是長期抗戰,不同部門扮演不同角色,應在不同階段介入,而非第一時間全數湧入救命現場。也因此,中央專責的委員會訂定緊急應變階段的原則,以及事務處理的優先順序,是非常關鍵且需整理的,「半年了,是時候召集專家、各部會聚在一起開會重新檢視了。」

沒人知道災難何時會來。柯文哲也說,大巨蛋在未來也很有可能會發生問題,經過八仙塵爆,更突顯了大量傷患機制擬定及演練的重要性,這就是檢討的重要性。「不是出事了就是錯,重要的是要改進,不要讓事件重演。」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