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低風險卻高報酬的行業。在違反《廢棄物清理法》刑責最高不過5年情況下,動輒數千萬、上億的利益吸引一批又一批犯罪者,不斷將事業廢棄物從北部輸送到南部人煙罕至的魚塭、山邊非法棄置。
一樁環保集團犯罪案件,為我們揭開這塊地下垃圾經濟的黑幕。
《報導者》透過這條犯罪鏈,還原每一次摸黑犯罪行為背後,高額的不法利益如何流向這些各自分工的犯罪角色?垃圾黑市為何愈來愈蓬勃?
循著這條犯罪鏈,我們也來到它的廢棄物流出地──新北市棧仔場。從未取得合法處理廢棄物執照的棧仔場,自外於政府廢棄物監督系統變成非法廢棄物溫床。如此爭議、身分未明的處理廠竟已默默存在20、30年。
當犯罪型態愈來愈組織化,背後自有長期結構的失衡支撐它們存在。近3年全台焚化爐處理量能不足成為非法濫倒的關鍵。一位環保清除業者告訴我們,不斷被削減的焚化爐進廠量如何影響他的營運日常,讓他們容易踩在非法濫倒的危險邊緣。
《報導者》也爬梳內政部衛星空照國土變異點資料,試圖描繪全台事廢濫倒黑市的規模。除顯現全台違規熱區外,也發現自2020年後,違規數大幅增加。當事廢已經無處可去,各縣市又不斷規劃新工業區強力招商迎接台商回流,政府要如何面對已然失控的事業廢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