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化廠處理量能不足,僧多粥少的事業廢棄物進廠量,又掌握在地方有力人士手中。身處其中的環保清除業者,如何應對艱難環境,他們又如何容易踏入非法濫倒的犯罪路?
目前全台已囤積超過600萬噸事業廢棄物,又面臨台商回流熱潮,未來垃圾量只會有增無減。廢棄物處理量能不足下,全台非法濫倒猖獗,政府要如何面對與解決長期以來的沉痾?
裴洛西的到訪,無疑提升兩岸之間的緊張,該如何「解讀」國際記者會上的政治辭令?美國參議院突然延後《2022台灣政策法案》立法辯論,又代表什麼?
發生職災,得到合理的賠償,是勞工基本權益。但曾皇凱的求償路卻困難重重,讓他感嘆不如當場死亡,「自己花不到就算了,至少還有一筆錢給家人過活。」
裁罰手段嚇阻效果有限,鼓勵標準又充滿妥協,讓企業屢屢違規還能得獎。對那些在工地裡消逝的生命來說,「注重工地安全,珍視勞工生命」的口號,何其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