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6日台灣九合一地方大選,指揮中心和中選會禁止確診者出門投票,影響65,000人的公民投票權,引發極大爭議,人權團體將挑戰走憲法法庭。韓國同樣在COVID-19疫情下歷經兩次大選,怎麼做到讓確診和居隔者投票?
14+0、5+9、7+7、3+11⋯⋯這是COVID-19疫情3年間,國籍航空機師不斷變化的被隔離天數。認為被不平等政策對待、遭清零再清零的20位機師,希望透過行政訴訟、集體國賠,讓法院來評判、留下紀錄,也要迫使政府公開防疫決策依據。
2023年3月20日起,台灣全面取消COVID-19強制隔離,真正大解封。但3年多的防疫非常手段亦出現逾權爭議,已出現首起一審告贏政府的判例。《報導者》專訪該起官司的原告,他表示,提告的初衷來自對台灣民主法治維護的期待。
「不要為了管制一把工具,滅了一整個文化。」警政署預告原住民獵槍管理辦法草案,開放制式槍枝零件,卻要求全面自國外進口,維修也得送回國外,引起原民譁然,憂心新法變相壓抑狩獵文化。
全球都面臨史上最嚴重禽流感,導致台灣「種雞」斷鏈,無法補上母雞缺口,加劇缺蛋問題。究竟從種雞到餐桌上的蛋需要花多少時間?蛋種雞的來源跟進口為何掌握在少數幾家廠商?台灣想自行培育蛋種雞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