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紀錄片長期跟拍馬來西亞第一個公開出櫃的龐克樂團;在柏林以多部「性行為」主題的實驗短片策展,挑戰觀眾對性的常規想像⋯⋯記者專訪來台參加女性影展的馬來西亞導演曾憶雯、德國策展人梅勒葛隆維格,從電影看見,身體是「做自己」的物質基礎。

眼看地方政府提交預算書送議會審議時間迫在眉睫,藍白縣市首長呼籲中央解決新版財劃法預算分配爭議,綠營縣市長也憂心明年中央挹注財源規模將縮水。在政院邀集地方首長協商前夕,《報導者》彙整兩大爭點,並請學者分析。

「非自然死亡」涉及醫療、檢警介入,讓自殺者遺族的失落和哀悼被迫進入公共領域。在處理後事上,無論信不信宗教與靈力,社會眼光與傳統禁忌,對遺族而言仍難以迴避。

悲傷是無處可去的愛。從受苦到助人,這些遺族中的行動者,想和大家一起練習,再一次好好地吃飯、睡覺和生活。「悲傷可以慢慢去經驗也沒關係,不一定要符合生活本來要他成為的樣子。」

中央施行20年的自殺關懷訪視,雖把遺族納入關懷對象,但缺乏經驗知識作為服務設計的基底,恐讓訪視淪為形式,造成提供服務的自關員和接受服務的遺族,兩造難以對接⋯⋯

看見改變


看見改變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