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法》後,抗爭聲量緊縮,《如水》的突圍就像當前的香港,「再怎麼艱困,總有事情值得去做」。流亡歐美的張崑陽、梁繼平、周永康、羅冠聰等香港運動者,為何選擇在台灣印製雜誌、發送全球?
逐流在時間之河不可能風平浪靜,但艱難肯定會在眾人的信念對話與意志堅持下,「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20新聞事件一波波襲來,不斷考驗我們對世界的適應。《報導者》攝影團隊與合作夥伴依舊帶著鏡頭走進現場,盡力呈現一整年台灣在時間與空間的視野,關注人們的處遇與公共議題的影響力。
2016年降低罷免門檻、2020年初罷韓成功後,全台各地興起罷免潮,這是黃國昌所說「民主開始深化的時刻」,還是多半淪為政治動員?從台北社子島里長罷免案現場,或可反思罷免的極限何在...
目前全台在社區中列管的性侵犯,由47位性侵專股觀護人負責監控。要在「監控」與「關懷」角色間游移,第一線工作者的挑戰是什麼?他們又看見社會對性侵犯的何種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