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當興在法院前撞死前妻與律師,震驚社會;更一審法官首開先例,欲聆聽加害者與受害者家屬聲音,進行兒童最佳利益鑑定,也重建洪當興的人生。這一切能開啓修復之路嗎?
無論是決定離開、復合、猶豫是否求助,都是家庭暴力受暴者的可能反應。目前的家防系統,是否能給予不分性別的受暴者足夠能量、做出關鍵抉擇?
《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法已滿一年半,2021年3月19日起,未提出轉型計畫的中高汙染工廠將面臨關廠命運。《報導者》實地走訪,發現業者種種遊走邊緣的手法,經濟部和地方政府能遏阻嗎?
傅達仁到瑞士「尊嚴」醫助自殺的新聞,引起John和朋友討論。他們決定以「免費提供資訊,並非幫病人做決定」的方式,協助病人向「尊嚴」申請安樂死...
長期呼吸器依賴者,落在生命最難掌握判定的醫療三不管地帶,如同善終孤兒,法律幫不上忙。醫界應盡速凝聚判別「末期病患」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