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陶儀芬/318運動的啟示:兩岸關係不能迴避價值問題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這幾天,每天在臉書上看到學生分享兩年前自己如何在第一時間衝進立法院的照片、民眾自發地往濟南路集結佔滿街道保護學生的壯觀場景、《悲慘世界》音樂劇中〈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歌曲的現場演奏、全球台灣留學生的自發聲援活動⋯⋯兩年前,那場改變台灣歷史發展方向的運動所點燃的熱情,又在心底澎湃了起來。

年輕世代主導台灣政治發展方向

現在再回頭看,318運動對台灣歷史發展的最大意義可能是提高了一整代年輕人的政治效能感。「接下來就是我們的事了!」不僅是當時運動的一句口號,這兩年來我們在台灣的政治、經濟、媒體、學術等各領域看到,雖然四、五年級生仍掌握著體制權力,但年輕人以直接投入選舉、集資創業、建立網路媒體、成立各種探討公共議題的科普部落格等方式,透過議題設定,已經漸漸地改變了台灣各個場域的關注焦點與互動模式,成為「悶」很久的台灣要開創新局最值得期待的力量。

把眼光放到台灣之外,318運動也間接啓發了大量年輕人投入後來在香港的雨傘革命與日本的反對修改憲法第九條的和平運動(編按:由美國在1945年主導制定的日本新憲法,其中第九條規定,日本放棄戰爭權,所以這部憲法又稱為「和平憲法」)甚至也啟發了部份在中國、韓國與馬來西亞的年輕人集體行動,有形成東亞年輕世代進步力量串聯的態勢。最近,香港雨傘運動領袖黃之鋒甚至直言,是受到「時代力量」在台灣選舉有所斬獲的啓發,決定要在雨傘運動成果的基礎上成立新政黨投入香港的地方選舉,並發起香港前途自決公投運動

對於台灣政治發展來說,318運動最立即而明顯的成果,就是成功地阻止了馬英九總統試圖在第二任任內全面加速兩岸經濟整合與政治對話的施政方向,並在接下來的九合一地方選舉與總統國會大選中讓國民黨嚐到遷台以來最大的挫敗,從地方到中央都變成在野黨,甚至有泡沫化的危機。

若說,民進黨是318運動的最大獲利者並不為過。在318運動之前,雖然社會對國民黨的不滿漸漸升高,但對民進黨的好感也沒有增加。但在318運動之後,社會普遍瀰漫著要用選票好好教訓馬英九政府的心理,不但在九合一選舉中,讓民進黨幾乎囊括了台灣人口最密集地區的所有地方政府,在全國性的選舉中也以壓倒性的勝利贏得總統職位與國會多數而全面執政。

其中,年輕選民高投票率與高比例把票投給民進黨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根據台灣智庫在2016年1月選後立刻做的民調發現,雖然這次總體投票率只有66.27%,但20~29歲的選民投票率卻高達74.5%,而在20~39歲的選民中,更有高達9成支持蔡英文,卻只有不到1成支持朱立倫。

年輕世代的「天然獨」必定會走向「台獨」嗎?

包括對岸的對台系統,很多人都認為台灣年輕世代之所以反對馬英九的親中路線,是因為兩岸分離太久加上民主化之後的新歷史課綱造成年輕人的台灣意識高漲,並將之稱為「天然獨」。近年各項針對台灣人政治認同變化的民調確實也顯示年輕族群有較高的「台灣人」認同。根據最具歷史、也最具規模的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調查,台灣民眾在面對自認是「台灣人」、「中國人」或「都是」的選項時,選擇只是「台灣人」的,在318運動之後的2014年6月達到過6成的歷史新高,而30歲以下的「台灣人」單一認同更高達72%。

考慮到國際現實,雖然「台灣人」認同在過去20年間成長了3倍(該調查在1990年代初期一開始時,只有17.6%),但在台灣前途的「統」、「獨」選項上,除了在1990年代有一個從「統」往「獨」移動的趨勢化發展,到了二十一世紀這個認同變化就到達了一個高原期,台灣人一直有大約6成的人選擇「維持現狀」,2成「偏向獨立」,1成「偏向統一」,1成「無反應」,歷經扁、馬政府都一直保持高度穩定。

而25歲以下的所謂「太陽花世代」確實有比較高比例「偏向台獨」(35.4%),較低比例選擇「維持現狀」(56.2%),但更進一步的分析發現,現有資料無法確定這樣的差異是「世代效應」,還是「生命週期效應」(隨著年齡增長,現實考慮會變化)。(陳方隅,「台灣統獨的民意分布:台獨是共識嗎?」翁履中,「是你,是我,還是大家的統獨立場都在改變?!」)所以,我們可以說,無法確定「天然獨」是否比較「台獨」。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年輕世代這麼反對馬英九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呢?

針對318運動參與者的相關背景與態度調查發現,318運動的參與者在政治態度上並沒有比一般人更「反中」,也沒有更「反自由貿易」,更不是缺乏競爭力的經濟上弱勢者。(陳方隅、顏維婷,「實驗室裡的太陽花:與中國簽訂自貿協議有何特殊之處?」陳婉琪,「誰來『學運』?太陽花運動參與者的基本人口圖像」

此外,這幾年許多政治學者與社會學者針對年輕人認同的研究也發現,年輕一代的台灣認同是跨越省籍族群與政黨認同的,而許多318運動的參與者甚至在2012年總統大選支持馬英九。所以,年輕世代的台灣認同與個人族群經驗或民主運動,歷史的關聯性較低,比較沒有上一代的歷史悲情,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是在許多場合看到年輕世代可以把「中華民國國旗」與「台灣地圖」等認同符號一起使用,完全沒有違和感。

比較有趣的是,幾份跨國比較的「民主價值量表」都發現,年輕世代要比他們的長輩有較高的民主價值,也有比較高的環保意識,關心性別平權與動物保護的議題。這個發現與全球各地對於2000年之後上大學的「千禧世代」的觀察相符合。我們或許可以說,年輕世代對於馬英九第二任處理服貿協議與回應318運動的反感(尤其是324行政院門口的強力驅散),以及對於中國的難以認同,可能是根基於民主價值,更甚於歷史情感。

蔡英文要如何避免變成馬英九?

318運動至今兩年來,中國本身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來的高層權力繼承鬥爭始終沒有落幕,這幾年來反而越演越烈;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一帶一路」、「亞投行」與「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也在去年中國股災、匯災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對中國經濟與政府治理能力的信心崩盤而轉為低調;面對政治與經濟的挑戰,習近平卻以打壓公民社會、控制媒體、對外挑釁與搞個人崇拜等方式回應,使得中共政權正往一個更集權、更充滿不確定性地方向演進。

在這種情況之下,即將在520就職的蔡英文正受到來自各方排山倒海的壓力,希望蔡英文在面對兩岸關係上,能夠延續馬英九政府的「一中框架」與「九二共識」。隨著中共政權不理性因子的增加,台灣確實要避免過度挑釁的舉動給予對岸轉移民怨,訴諸民族主義宣洩的出口。

但是,處理兩岸關係經驗豐富的蔡英文也應該非常清楚,兩岸的歧異不僅是在「什麼是一個中國」,更在體制價值的差異,而這樣的差異很可能因為習近平的集權而在未來幾年漸行漸遠。

隨著太陽花運動熱帶氣旋上升而取得政權的蔡英文,必須要在新的亞太戰略情勢中看到她的歷史使命,切勿重蹈馬英九「為交往而交往」價值虛無的兩岸關係覆轍,必須去談包括中國與港澳年輕人都關心的民主價值問題,才不致辜負太陽花世代的期待,並能真正維持兩岸關係穩定發展與為亞太和平做出貢獻。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