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開放後,我們與動物的距離

相處篇

愛牠的5個方式:野生動物交往守則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來到山林,吃喝拉撒睡不再只是個人的事情,所有我們習以為常的舉動都可能對大自然造成影響,登山最常見的迷思是廚餘、果皮會在山上自然分解,隨地大小便當作施肥,但是野生動物專家告訴你,一切都只是人類天真的幻想,在食物和大小便被分解前,當地的環境和動物已經深受其害了

進入山林,除了欣賞美景,更要將自己當成大自然的一分子。登山時食物煮太多要怎麼處理?大小便找哪裡好?遇到動物時如何冷靜面對?《報導者》整理無痕山林守則和野生動物學者建議,列出5個和動物交往的守則。

守則一:嚴禁拍打餵食
Fill 1

動物習慣被餵食後會破壞原本的生態習性,例如雪山周遭的台灣獼猴長期停留在山屋附近等待餵食,甚至趁人們不注意搶食物。

而聰明的台灣黑熊若將食物和人連結,看到人表示有食物,失去對人的警覺,長期駐足在人類出沒的地方,都會增加人熊衝突的危險。

守則二:不要遺留廚餘、食物
Fill 1

高海拔山區廚餘分解慢,且會引來動物覓食,雪山三六九山莊附近的酒紅朱雀,就因吃廚餘吃到膽固醇和尿酸過高。即便是果皮、果實等植物,也不能隨手丟棄,因為這些東西本就不屬於當地所有,外來的植物可能破壞當地生態。最簡單的法則就是將所有廚餘、骨頭、殘渣都帶下山。

上山前就需思考廚餘的處理,減少重口味食物,預先去掉食材外皮和根部,拿捏適當的分量,煮完的鍋可煮湯、茶去除味道,用衛生紙擦拭,降低污水對環境的影響。

守則三:遭遇動物時,不要正面衝突
Fill 1

遭遇動物時先不要打擾牠們,在森林中看到熊可慢慢後退、手舉高壯大自己聲勢,或者發出聲響,警告動物這裡有人存在。尤其不要試圖觸摸幼獸,可能會惹來母熊攻擊。

遇到蛇先不要刻意驅趕,否則可能引起蛇的攻擊,最好的方式是慢慢繞過離開;周遭有蜂類停留時不要揮舞驅趕,會吸引更多蜜蜂同伴,同樣是走為上策。

守則四:看到地上有動物排遺、屍體,不要徒手觸摸
Fill 1

動物身上帶有許多看不見的病毒、寄生蟲,例如台灣獼猴身上有疱疹B病毒,長鬃山羊皮膚有疥癬蟎,水鹿身上藏著硬蜱,都會傳染人畜共通疾病,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看到地上有動物排遺時不要徒手觸摸,發現動物屍體不要隨意撿拾,可記下座標、拍照,通報國家公園或林務局。

守則五:在預定的廁所排泄,衛生紙帶下山
Fill 1

部分動物如台灣水鹿會舔食人類尿液補充鹽分,無形中改變了水鹿的作息,也破壞當地植被,同時增加水鹿寄生蟲傳染疾病的風險

若營地、山屋附近有廁所,大小便盡量去預定的廁所。若沒有,可攜帶鏟子,挖洞埋自己的排泄物,選址時記得遠離營地、水源,避免排泄物招惹野生動物,衛生紙帶下山以免污染水源環境。

索引
守則一:嚴禁拍打餵食
守則二:不要遺留廚餘、食物
守則三:遭遇動物時,不要正面衝突
守則四:看到地上有動物排遺、屍體,不要徒手觸摸
守則五:在預定的廁所排泄,衛生紙帶下山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