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閉鎖後的開放流通,人們正重新調整步伐適應更新的運轉節奏;烏克蘭仍在戰火和奮鬥之中,東邊鏡像的台灣被不斷示警,島上日常內外增壓⋯⋯我們仍要閱讀和傳頌土地上的事,用文字、口說、圖像載明,給未來的我們。
2020年6月,前香港眾志副主席鄭家朗發起罷課公投,反對《國安法》,被中聯辦和港澳辦點名譴責。其後鄭離港,在台灣逗留一年後,前住英國。流徙其間,他繼續與其他海外港人開發關於香港歷史、語言和文化的教材。
2019年6月12日,他倆還一起午飯,「那是我們的紀念日,吃完就衝了上前。」不到一個月,Tiger成為第一批逃亡到台灣的港青,男友則去中國念書。如今他的理想是「融入台灣,參與本地社會和政治,同時令大家關注香港。這是良性互動。」
T從大一起投入政治,到2021年6月《國安法》通過前,眾志被迫解散,爭取過的、累積過的通通歸零,失落嗎?「沒有。本來也沒有爭取到什麼真普選⋯⋯這樣有好有不好吧。好處是人變得好堅強;不好的是麻木了,習慣了辛苦建立的都不會永久。」
M目睹港鐵太子站的警察暴力襲擊事件後,投入拍攝一個夜更管理員獨自面對疫情下空蕩校園的故事《謝生》,記錄香港監控社會下在壓抑中求生存的微小個人。如今他來北藝大讀書,看著身邊快樂的同學,「我以前也是這樣,但現在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