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癮是一種慢性病,卻遠比慢性病更難治療。在台灣,有一群醫師、護理師、臨床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社工師、個管師,走上戒癮治療,這條最艱辛卻又重要無比的道路。
除了療效未明的爭議,病人接受細胞治療後若發生糾紛,權益保障亦不明。在諸多疑慮之下,台大與榮總等醫學中心龍頭,對細胞療法的態度都十分保守。
未經政府核可而私下進行的癌症細胞治療正「蓬勃」發展,然而其醫療品質堪慮,讓受騙者「花大錢,卻不見未來、最後病入膏肓甚至死亡」。此地下醫療產業為何有機可趁、如何運作?
細胞治療是末期癌友活下去的最後機會嗎?一次百萬的療程讓病人與家屬猶豫再三;未經醫學實證的療效,也讓醫師難以輕易建議病人嘗試。台灣開放6種細胞治療5年後,從申請到執行有哪些改善空間?
延宕多年的再生醫療法案終有望三讀,盼提供病患更多治療選擇,並促進生技產業發展。但攤開草案條文,卻發現法規設計隱藏5大漏洞,《報導者》訪問專家分析可能產生哪些問題?又恐如何傷害病人權益,甚至可能扼殺產業發展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