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文字報導的《報導者》遇到了以漫畫敘事見長的蓋亞文化,一起透過《報導者事件簿》帶領讀者進入報導漫畫的魔幻空間,先有共感,再來深度理解議題,例如這系列的第一本:留學黑工。
從貿易、科技、外交到軍事,中國戰狼動作頻頻。曾擔任川普國家安全顧問的麥馬斯特接受專訪,闡述他們如何領略對中「戰略自戀」的錯誤、起身回擊?印太地區聯盟發生哪些變化?他認為台灣政府跟社會應該要有什麼準備?
《度日》得了金穗獎大獎,但導演佑恩內心卻充滿衝突和複雜的情緒,因為他看見的是「土豆」和少年們不得不然地「無問將來」的生命姿態。他們把一筐又一筐的金紙塞進一個大容器裡,載到客人指定的地方,燒給已逝死者。我覺得那是貫穿《度日》全片的重要意象。
「中共的崛起,是西方的失誤造成的。」身為六四流亡者,《河殤》總撰稿人蘇曉康談起「獨裁者的學習曲線」怎麼來的,以及台灣和香港的抗爭位置。他在中共百年黨慶時直指:「中國這十多年來,『盛世』是一個假的感覺,我說其實是醉生夢死。」
中共百年黨慶在即,港版《國安法》出手,《蘋果日報》在香港關上最後一盞燈。百萬份的破紀錄印量、港人排隊購買的影像,說明了《蘋果日報》的象徵地位。中共與港府連番打壓香港的新聞自由,有良心的媒體與新聞人已難有棲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