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l Story【S2E161】
中共二十大在上週末正式落幕,但全球的關注卻沒有因此停下,除了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被攙扶離場」、拍拍李克強肩膀的閉幕插曲,持續引發政治解讀外,常委會呈現習派「完封勝」,也將深刻影響中國接下來的人事布局以及對台戰略。
從前置的採訪到事後分析,在追蹤了一整週的二十大消息與外媒報導後,《報導者》總編輯雪莉、國際新聞主編鎮宏也馬不停蹄錄製Podcast節目,討論最新動向,在這一集,你將聽見這些重要觀察:
- 數位極權下的二十大,比過去更封閉了嗎?國內專家被公安「請喝茶」,大會前人事名單變成猜謎,了解中國權力內核愈來愈困難
- 習近平上任時,曾被認為是可期待的「紅二代改革派」,卻逐漸走向更加獨裁的體制;各界從錯估到看清,10年間如何見證習近平一步步收攏權力之路?
- 因上海封城而聲名狼藉的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將任總理,也是習近平親信,在「政治先行」的邏輯下,要怎麼面對中國內需斷鏈、投資放緩的經濟危機?
- 長年參與對台戰備的東部戰區司令何衛東晉升中央軍委副主席,充分展現戰狼性格的中駐美大使秦剛可望接掌外交部,中國對台武嚇可能繼續強硬化
- 長期研究中國的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吳介民則提醒,還是要從美中博弈的國際架構看中國的行為,遭遇更多內外壓力之下,接下來中國的可能發展路徑有哪些?
(音檔/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吳介民、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全球政策與戰略研究院副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主持/李雪莉、張鎮宏;製作團隊/藍婉甄、汪彥成)
感謝您的收聽!邀請您透過apple podcast、spotify或其他收聽平台免費訂閱《The Real Story》,及早接收更新通知,節目資訊不漏接!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