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l Story【S2E52】

解析太魯閣事故首份調查報告:沒電的電瓶、「被忘記」的邊坡防護、30位死者為站票
2021年8月23日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公布第一批408次太魯閣撞擊工程車事故「事實資料報告」的調查結果的,並全文上網公布。圖為事故後暫置的太魯閣號車廂。(攝影/楊子磊)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2021年4月2日,台鐵408次太魯閣號發生49死、213傷的重大事故;8月23日,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針對事件的第一份報告出爐。這份「事實資料報告」,還原了一些關鍵細節:工程車為何故障?工地為何沒有邊坡安全防護?死傷者集中在哪?進一步涉及改善措施和責任歸屬的分析,則將在明年4月出爐。

《報導者》資深交通線記者嚴文廷,在運安會記者會後連線Podcast接受即時訪談。

處理過普悠瑪、台鐵改革等重大議題報導,太魯閣事件發生後,嚴文廷調查撰寫〈台鐵工地與安全管理長期鬆散,太魯閣號事故只是冰山一角〉一文,取得台鐵獨家照片,揭露台鐵2年前已發生過巨石掉落同路段的事件,而為防護落石而進行的邊坡工程,也正是導致太魯閣事故的主因。

「以目前的管理方式,我擔心的是工地下次不會再發生意外,可是下次其他部門可能發生意外,(台鐵)是一個整體螺絲沒有鎖緊的狀態,我覺得這是我這次看到太魯閣事故最害怕的一點。」以一個長期深入台鐵內部問題的記者角度,嚴文廷告訴我們他如何看待這個報告和台鐵的核心問題,和一個記者的內心話:「我能做的就是不斷地去追, 希望從更多角度和思維喚起大家的重視,至少做到不遺忘吧!我們不要讓遺憾再次發生。」

(來賓/《報導者》記者嚴文廷;主持/劉致昕;製作團隊/藍婉甄、洪琴宣)

訂閱The Real Story

感謝您的收聽!邀請您透過apple podcastspotify或其他收聽平台免費訂閱《The Real Story》,及早接收更新通知,節目資訊不漏接!

深度求真 眾聲同行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今年是《報導者》成立十週年,請支持我們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度過下一個十年的挑戰。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我們十歲了!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

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報導者十歲了!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