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傳真〉

陳尚平/那些無人的所在唱著歌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沒有人的場景,往往也充滿人的痕跡,就像走入一部空蕩蕩的電梯,撲面而來的,常是人們離去前所留下的氣息,如鬼魅般輕輕繚繞;有時是一抹不知名的香水,有時是夏日午後的潮熱汗臭,更多時則是不同氣味的分進合擊,挑動你的嗅覺與想像。又如刑案現場,犯嫌是否逃逸,或已無關緊要,因為證據始終都在,只消細細查看。

在都市環境中,物的狀態,其實就是人的狀態。所有景象,都無法真正抽離人的影響,畫面中是否有人,並沒有決然差別。只不過當你踏入一處無人的所在,往往會如同撞見一地散落的音符,無法構成曲調;但有些時候,你又不期然遇見一些個奇妙地點,同樣一無他人,同樣在那特定時空中,只有你獨自與場景默然照面,而其中的構成物(那些莫名存在的音符…)卻就在你眼前施施然迴旋起來,兀自串成一首旋律:有時像呢喃的小曲,有時像多聲部合唱,有時畫面中某個主角竟會唱一種拔尖的歌。

在這組照片中,我想捕捉的,就是這種有著內在旋律的無聲場景。

也曾試圖精細解讀這種影像,但常會如在一堆未標註來源的塵封錄音檔案中,聽到一首不知名的曲調,用古奧的言語,唱著時而溫婉、時而略顯突梯、甚至暴烈荒誕的歌。歌謠中雖不時浮現似曾相似的字辭,但大多數時候,你無從理解他們實際在唱些什麼。理性分析與認知,到頭來往往派不上用場(你雙手一攤,放棄科學辦案⋯⋯),你只知道那歌聲中煥發某種磁性,甚至魔性,迫你佇足靜聽。

跟多數街頭攝影者一樣,我的拍攝主要是從動態景象出發,喜歡捕捉人們的活動,也時而會追求「決定性瞬間」,但這二年來,卻愈來愈鍾意畫面中這種無人的景象。照片的無聲特性,常讓動態場景感覺像被剝奪了聲音;同樣條件,套用在無人的景象中,卻往往反而增強了那本已安靜的無聲背景,讓其中的幽微動靜,能被我們看見,或最終,被聽見。

那些台北無人的所在,那些靜巷中隱微的歌聲。

Fill 1
陳尚平、在地傳真
Fill 1
陳尚平、在地傳真
Fill 1
陳尚平、在地傳真
Fill 1
陳尚平、在地傳真
Fill 1
陳尚平、在地傳真
Fill 1
陳尚平、在地傳真
Fill 1
陳尚平、在地傳真
Fill 1
陳尚平、在地傳真
陳尚平

台北人,本業為建築與都市設計,1996年曾舉辦《樹影》黑白攝影展,後間歇拍攝了多年西門町。2013年底開始密集投入街頭攝影,穿梭於台北的大街小巷之間,拍了十多萬張照片。甫出版攝影書《我在台北放框框》。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