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劉玉皙、佘健源/轉型正義的經濟意義──一個實證的觀點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最近,「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一直引發攻防戰。更有人質疑,轉型正義可以增加GDP嗎?其實,轉型正義還真的可能和GDP息息相關!

對於「轉型正義」,社會上一直有不同論點。某些人將之貶低為政治鬥爭;某些人則以哲學或道德的制高點來論證轉型正義之必要。然而,我們也可以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轉型正義」。經濟的角度,有助於引發另一層面的思考,諸如:轉型正義必要嗎?轉型正義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有幫助嗎?怎樣的轉型正義才是對社會整體「有利」的?

根據國際轉型正義中心(The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ransitional Justice)的定義,轉型正義是一系列矯正大規模人權侵害的措施,透過究責與救濟受害者,讓受害者的權利獲得平反與承認。

而就經濟學家的理念來說,我們可以把「轉型正義」視為一個國家在內部衝突(civil conflict)發生後,從制度面去修補過往衝突的努力。不論內部衝突是起因於政治還是經濟,「內部衝突」往往包含了對自由、對人身安全、對財產的剝奪,例如台灣在戒嚴時期以「抓匪諜」為名,任意逮捕人民或是沒收財產,以做為特務人員的酬勞。這些剝奪往往是暴力的,違反了既有的規則和體制。

在這種「內部衝突」的當下,人們過去相信的道德、體制和人情都無所憑依,造成社會信任感的破壞。實驗經濟學家已經證實(註1)
Cassar, Alessandra, Pauline Grosjean, and Sam Whitt. “Legacies of Violence: Trust and Market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18, no. 3 (June 9, 2013): 285–318. doi:10.1007/s10887-013-9091-3.
,如果該國暴力衝突的本質是源自於族群間的不信任,即使內戰結束已經十餘年,人群間的不信任感仍然會留存;而這種不信任感對市場交易、社會分工與合作都有負面影響,偏偏這些活動正是長期經濟發展的基石。

從這角度來說,要修補過往衝突,不只是「恢復和平」就好。因此,如果能跳脫政治報復的格局,從更寬廣的層面來看,「轉型正義」是針對過去的暴力衝突做一個總結,而「做總結」的目的,是在重建對制度與對社會其他人的信賴。

重建「信任感」,可以讓市場中的參與者願意由衝突走向合作。經濟學家以無窮重複賽局來討論合作如何可能;在無窮重複賽局中,市場中的眾人接連不斷地交手,因為總是「相佇會到」(sio-tu-e-tio),使得眾人願意選擇真誠的合作,而不會互相欺騙或擺爛。

「相佇會到」這句台語慣用語所透露出的常民智慧,指出眾人之所以能選擇合作,是因為他們認識到:若今天選擇背叛,明天將會付出應有的代價;在懲罰的威脅下,合作將成為可能的均衡解。而一旦眾人相信在交易的過程中,對方都會真誠地履約,也相信違約將收到應有的代價,長期的合作與分工就會是最後實現的均衡解,經濟也得以繁榮昌盛。

我們可以再進一步說:信任感有賴於制度的前後一致性,這制度包含了正式制度諸如政府或法律,也包含非正式制度如道德或交易規則。

「內部衝突」暫時破壞了制度,即使後來恢復和平,曾侵害他人生命或財產的嫌犯若沒有受到應有的譴責或處罰,就凸顯出制度的不一致性,這種「不一致」會削弱了人群間的信賴感。換言之,若眾人曾約定好,侵害他人生命或財產將受到處罰,但最後竟然有群體能系統性地躲過這些處罰,那還願意繼續選擇相信制度,與該群體合作的人豈不成了冤大頭?

以台灣的例子來說,傑出的企業家有可能因為得罪當道就被指為匪諜、家破人亡,那這樣誰還要好好做生意?先打好黨政關係比較實在。從這角度來說,轉型正義並不只是「復仇」而已,而是在追訴罪行的過程中,維繫了制度的一致性,重建人民對制度的信任感。這將有利於長期的人民合作與經濟發展。

暴力衝突會使一國的資本存量和總要素生產力(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降低,而根據跨國跨時資料所做的實證研究顯示(註2)
O’Reilly, Colin. “Investment and Institutions in Post-Civil War Recovery.” Comparative Economic Studies 56, no. 1 (March 2014): 1–24. doi:10.1057/ces.2013.28.
,經歷過暴力內部衝突的國家,其經濟復甦的幅度主要視該國資本重新積累的能力而定。而一國資本積累的能力,又與制度的「品質」相關。如果在暴力衝突後,一國能重建一個良好的制度,那麼,該國的資本重新積累速度就會比較快,經濟復甦也就更加順利。

以前人們曾經提出「和平紅利」的觀點,上述觀點比「和平紅利」又更進一步:重點不只是「和平」,而是在恢復和平之後,能否重建一個良好的制度、恢復人們對於制度的信心,才能有效幫助一國從內部衝突重新站起來。這才是轉型正義的最高目標:重建良好制度,恢復人民對制度的信心。

制度不能當飯吃,不過制度可以決定你是否有飯吃,並且確保你的飯不會被別人任意搶走;因為你不會惶惶終日、朝不保夕,所以會更願意從事長期對個人與社會都有利的事。一個「好的社會制度」對經濟成長有正面影響,這已經是經濟學家的共識。

只是,什麼是「好的」社會制度呢?一般來說,能夠確保人身自由、財產權和市場公平的制度,就是好的社會制度。重建一個公平的制度,為未來的經濟發展和人類合作,奠定更好的基礎,這就是我們對於轉型正義的期望。

【轉型正義專題】那段不該被遺忘的過去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