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

【投書】從建築師公會選舉爭議,透視專業者的社會責任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最近發生的台北市建築師公會選舉爭議事件,雖是內部風暴,媒體未予報導,但在專業者眼中,建築師公會已無法承擔任何社會發展的寄望。社會對建築師公會的觀感江河日下,期待具有理念的建築師們能夠覺醒,且社會上各種專業內部也都能興起類似的自覺意識,為健全社會環境盡一份心力。

當今的社會,分工越趨細密,各行各業,都自成一個專業群體。每個專業群體的合格成員,經過國家認證,就是該領域的「專業者」。「專業者」的形成,是要經過一定的教育與培訓過程;期間,個人以及國家社會,都必須花費相當的資源才能完成。也因此,「專業者」對國家社會負有一定「社會責任」是必然的。「專業者」除了就其業內的本職學能提供專業技能之外,對業外建構美好的社會環境的事務,絕對無法缺席。

譬如說,核能專家除了在個人專案上戮力不懈之外,也應參與社會議題的討論,為社會大眾提供正確資訊,幫助民眾建立完整的思維基礎,進而促成公部門形塑更為周延的政策。再譬如建築團體,除了做好自己的設計案本職外,每當發生社會事件,不論是天災(如地震損傷)或是人為(如大巨蛋爭議),都應積極提供專業見解、解析原委、避免社會群眾不必要的猜疑、恐慌,進而有助於公部門制訂正確法規,以亡羊補牢。這就是本文想要強調的「社會責任」。

高跟鞋教堂、大巨蛋爭議⋯⋯建築專業的缺席

建築是一個古老的行業。我們可以說有人類就開始有「建築行為」;不論是在樹上築巢而居,還是在山壁上掘穴為家,都是建築行為的一部份。

建築與社會環境的發展息息相關。從凡人百姓吃飯睡覺到國家領導人運籌帷幄,所有的社會脈動,每個行動都與建築空間發生關係。如果談到都市景觀,不論是古希臘羅馬的神廟宮殿,到近代建築的館、院、樓、宅,也因建築而有了各自的意象與特質。更不用說近年在台灣蜂起的「都市更新」議題,拆與不拆、開發與保留、個人與公共利益間的矛盾衝突,都是建築專業、政治經濟、文化歷史間的角力。建築的專業觀點,絕對有助於釐清許多模糊的觀念。

由此看來,一個社會的健全發展,或是說,一個社會的美好空間環境的建構,有賴於建築專業能量的投入是顯而易見的。建築專業的缺席,或者說建築專業意見未能充分表現,將會導致我們的社會實質環境的偏頗發展,這也是很容易被理解的。

舉個有趣的例子。前幾年發生了嘉義布袋鎮興建「高跟鞋教堂」事件。觀光局為「發展地方經濟」,執意在南回歸線旁興建以玻璃為外材、高跟鞋為型式、教堂為主體的「地標性建築」。當局以為引起話題,吸引人潮就是成功了,沒想到沒隔半年,就成了熱到連蚊子都不想進去的玻璃屋。整個過程,雖然有文史工作者及個別的建築景觀專業者厲聲抨擊,但因缺乏代表性建築團體的適時介入,導致於問題被輕忽而終致釀成了國際級笑話。

再如台北市「大巨蛋」爭議,本來是非常專業性的議題,只要具有代表性的建築專業團體適時提供專業見解,應不至於讓政治與商業在建築的主場上拉鋸征戰。民眾看笑話,不只是看到了所謂「自以為是的政治人物」與「貪婪的開發商」間互鬥的鬧劇,更看到了建築團體的鄉愿態度。整個社會就在這樣的過度作為與不作為的三個主體身上,耗費了數不清的資源。

更不用說在各種災難現場,因沒有建築專業的聲音、由其他團體越俎代庖在建築議題上發表意見,使得問題的討論隔靴搔癢事倍功半。

建築專業是社會結構的重要支柱。以上對建築團體的批判不是要抬高建築團體的身價,而是要求建築團體在社會責任的義務上做到最最基本的表現!但是多年來,這樣的一根重要支柱,其表現卻是讓人失望;其危害之大,是很讓人憂心的。這已不是建築專業的問題,而已經是社會安全的問題了!

前述的所謂「代表性建築團體」,指的就是「建築師公會」。《建築師法》規定,「建築師領得開業證書後,非加入該管直轄市、縣(市)建築師公會,不得執行業務」。也就是說,建築師公會具有法定的地位,它是作為管理建築師執業資格的機構,而且是唯一的機構。建築師不加入公會,就不能成為執業建築師。

從另外一方面來講,建築師公會是全體建築師的代表,是建築師發聲與爭取權益的正式機構;當然,也是建築師專業界表達意見的最權威性管道。建築師公會的重要性與地位由此可見一斑。建築師公會噤聲,就是建築界噤聲。建築師公會的表現,很容易被化約成建築師專業界的表現。

建築師,在過去被列為國家考試四大師之一,與醫師、律師、會計師並列。能被這樣看待,當然與建築的歷史淵源、社會發展的影響性有關。但曾幾何時,連土木技師都說他們可以做建築師做的事,就是「彼可取而代之」的意思。這些團體欲打破國考體制、以「技師」的資格挑戰國考四「師」之尊、甚至欲以4年所學非建築課程強騎到5年苦學的建築養成教育之上,其企圖固然匪夷所思,但是,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造成這樣扭曲的專業覬覦,建築師公會將建築越做越小實難辭其咎!

專業者的自覺意識不能少

從最近發生的公會選舉爭議事件,不難一窺公會體質已腐化到何等程度,這樣的體質實在無法寄予任何社會發展的厚望。

台北市公會每3年都會進行一場改選大戲。過去為了吸引投票部隊,曾經出現過將出席投票的出席費衝到1萬元的紀錄;其他各屆的投票出席「禮金」,也都有3到5千元不等。這樣的算計背景,選舉過程爭議不斷是很自然的事。以前的選舉合法性還沒了結,正在法院訴訟中,公會卻已堂堂進入下一屆的選舉。新的選舉怪招是,當權派為了掌握委託票,選舉還沒開跑就將自定的委託書格式廣發各地簽收。這不只是偷跑,更有偽造委託書之嫌。競選之用力程度,已到不擇手段的地步,也將選舉倫理視若無物。

這樣處心積慮佔據公會機器的「公職」,如果能以同等的洪荒之力,發揮在社會公益與同業喉舌的事務上倒也罷了,但不幸的是內鬥內行、外鬥外行。社會需要建築團體的場所看不到公會,社會需要建築團體意見的地方,聽不到建築專業的聲音。在各種會議場所公會代表不是言語粗俗,就是講不出幾句完整的句子。社會對公會的觀感,真是江河日下。

這樣的公會體質不是建築專業之福;這樣的公會表現,更是社會發展的隱憂。

這是家醜,本不該在大庭廣眾下數落。但這樣的家門不幸,與其任其逐漸侵蝕建築專業與社會環境,不如早早以社會監督之力,促其改善──這是建築界所有有志之士的心聲,也是具有理念的建築師們的自覺意識!

當然,建築專業雖只是社會各種專業的一部份,但各種專業都應盡其社會責任的理念卻是相通的。我們這樣自許自勉,也期望各種專業內部也都能興起類似的自覺意識,為我們美好的、健全的社會環境盡一份心力。若能如此,我們家醜外揚的苦心,也就有了更大的效益了!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