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劉志偉/新政府的挑戰──豬農的憤怒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總統大選已結束,但狂贏3百萬票的蔡主席,似乎並未顯露太多的喜悅。除了下令競選團隊同仁,需「謙卑、謙卑、再謙卑」之外,且她先前更已強調,這次選舉為的是打敗這個國家的困境。而選前被刻意炒作的瘦肉精美豬議題,正是蔡英文就任後立即得面對的困境之一。

瘦肉精問題困擾台灣豬農,顯然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早在2007年政府與美國討論重啟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就已預見瘦肉精將是難以抵擋的交換條件,及日後簽訂TPP的入場券之一。換句話說,對台灣而言,瘦肉精從一開始就不僅僅是單純的食安問題,它同時也跟台灣的國際貿易與政治戰略緊密掛勾。

在美方強大的壓力下,政府終於在2012年允許含萊克多巴胺的美國牛肉進口。當時社會曾出現強烈的反彈聲浪,這也預見美方下一步就會在瘦肉精美豬上做文章了。自此開始,台灣的養豬產業就莫名其妙被瘦肉精議題所綁架。

豬農們擔心日後成本價格更為低廉的瘦肉精美豬將造成更大的市場衝擊,這樣的憂慮不難理解。不過,讓豬農們更難以接受的是:每當國貿局官員在TIFA談判場上失利時,總會以豬農作為藉口,表示美方堅持台灣必須開放瘦肉精美豬進口。唯有如此,TIFA才能順利談下去,日後才能加入TPP。豬農們忿忿不平的是,為何我們要成為TIFA談判不順的代罪羔羊?

另一方面,長期以來政府對養豬產業的忽視(甚至是打壓),更讓豬農們積怨已久。1997年口蹄疫爆發前,台灣養豬業曾有段榮景,還曾是全球第二大豬肉出口國。1996年時台灣豬隻年底的在養數量就達到1千萬頭,當年度的屠宰數量為1千4百萬頭,兩數相加還超過台灣總人口。而出口日本所創下的外匯收入則為16億美元,日本的進口豬肉中,有48%來自台灣。由於地理之便,使台灣能以「冷藏肉」出口日本。即使台灣豬肉價格遠遠高於美國、丹麥,在日本市場仍輕易打敗以出口「冷凍肉」為主的競爭對手。

在那美好繁榮的年代,養豬可說是最賺錢的農業生產活動。有位豬農接受媒體訪問時就曾說,當時他平日自己在家泡茶,基本上除非是冠軍茶,否則他根本連喝都不喝。還有位豬農大哥私下更透露,就算天天上酒店、每日縱情於聲色犬馬、揮霍於酒店越南店內,只要不染上賭博的惡習(被人惡意詐賭),日子還是非常好過。

但自口蹄疫爆發後,豬肉出口大門深鎖,養豬業立即萎縮到700萬頭的規模。面對養豬業的困境,居然有不少農政官員還私下認為,養豬只會造成嚴重的環保污染問題。台灣沒必要養這麼多豬,理想規模縮減至4百萬頭即可,不足的部分則由國外進口。

但豬農們可不這麼想,他們納悶的是:台灣明明是海島型國家,四面有天然屏障,疫病防治工作比歐洲國家還更為容易,但為何口蹄疫可以歷經18年卻無法杜絕?會產生事業廢棄物的又不是只有養豬業,政府為何不肯運用科技協助改善環保問題呢?豬農們更大的疑惑在於,政府到底怎麼界定養豬業的角色?

眾多不解的疑惑,累積到後來就變成難以平息的怨念。2014年初爆發小豬下痢疫情(PED),豬農們私下估計,當時全台死亡的小豬據說高達50萬頭。在缺乏豬源的狀況下,豬價因此節節攀升。為了維持豬肉價格平穩,政府因此委託中央畜產會辦理進口豬肉。不過,當時卻連已爆發「非洲豬瘟」疫情的波蘭豬肉都進口到台灣,且這批豬肉還似乎是被中國退貨、再轉運台灣的貨品。政府主動進口豬肉、打壓豬價也就罷了,但卻連非洲豬瘟可能造成的疫病風險都不顧,豬農們對此更是火大萬分。

直到總統大選前夕,瘦肉精美豬問題又被刻意炒作,國民黨在彰化、雲林、嘉義等縣市,紛紛製作「支持蔡英文,就是支持瘦肉精美豬」布條。許多青年豬農私下因此抱怨連連,為何攸關全台民眾的食安問題要由豬農們來背書呢?倘若TPP談判,真的成功阻擋瘦肉精美豬進口,台灣養豬業從此就一帆風順了嗎?

換句話說,這群青年豬農認為,瘦肉精並非最重要的問題。相反的,同樣不含瘦肉精、但價格比美豬還要便宜的加拿大、歐洲豬肉,才是日後更危險的競爭對手。因此,這群人組成了「台灣養豬青年聯盟」,希望政府能協助杜絕口蹄疫,推動全新的產銷體制。

如何讓豬農不再認為自己只是瘦肉精政治爭議的代罪羔羊?新政府又該如何協助解決養豬產業的困境?將是蔡英文上台後的迫切之急。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