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新聞專題:急診室裡的「炸彈」

繪本看世界

看病別慌張,5本繪本帶孩子展開醫院大探索
(插畫/鄭涵文、吳政達)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西方有句俗諺「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除了倡導自然蔬果的健康概念,也表露一般人對於上醫院或看醫師能免則免的心態。

國內外有許多引導孩子探索醫院和了解醫療場域的繪本,希望消弭孩子對就醫的恐懼,也建立良好的就醫文化。這次我們挑選美國、荷蘭、台灣等5本與醫院有關的繪本,除了認識醫院的功能與作業,也看出各國醫療文化差異,反映不同的社會價值觀。

《好奇猴喬治上醫院》:把一塊拼圖吞肚後的就醫歷程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13
《好奇猴喬治上醫院》,作者H. A. 雷伊(Hans Augusto Reyersbach),譯者劉清彥,青林文化出版。(攝影/王崴漢)

《好奇猴喬治》(Curious George)系列繪本已風靡全世界80年以上,有超過15個語言的翻譯版本,累積銷售逾3,000萬冊,並被拍成動畫電影,這隻擬人化的猴子在美國可說是家喻戶曉的明星。1989年「好奇猴喬治基金會」(Curious George Foundation)成立,資助許多和兒童有關的計畫,為那些和好奇猴喬治一樣擁有獨創性特質的孩子服務,提供他們學習和發揮好奇心探索世界。

作者H. A. 雷伊(Hans Augusto Reyersbach)和瑪格麗特・雷伊(Margret Rey)其實是一對夫妻,妻子出生於1906年的德國漢堡市,本身學藝術,從事廣告工作,後來為了躲避納粹逃到巴西,與一樣來自家鄉的H. A.雷伊結婚組成猶太家庭。

他們到法國巴黎度蜜月時決定留在巴黎,1936年H. A. 雷伊在巴黎出版了第一本童書《Raffy and the Nine Monkey》(拉菲和9隻猴子),之後相繼在英國與美國出版,後來他們以這本書中的猴子「Curious George」(原名Fifi)單獨發展出一本書。H. A. 雷伊主要負責插圖,瑪格麗特則負責故事,沒想到這隻好奇猴和戴著黃帽子的男人,風靡了全世界。

當時歐洲政局非常混亂,雷伊夫妻逃離巴黎後,輾轉到西班牙、葡萄牙、巴西等地,最後以難民的身分到美國,從此就在美國定居生活。

波士頓兒童醫院為了讓兒童理解醫院,並滿足孩子學習和探索醫院的好奇心,邀請雷伊夫婦製作《好奇猴喬治上醫院》繪本,目的是幫助需要到醫院的小朋友多認識醫院,減少就醫或住院時的緊張情緒。

故事中,喬治不小心誤把一片拼圖吞進肚子,戴著黃帽子的男人先是打了電話給家庭醫師貝克,經過家庭醫師的診斷、指示與安排,才帶著喬治到醫院去。大醫院有固定的看診程序,喬治從X光檢查,醫師判讀、住院、開刀,醫院裡有許多像喬治一樣的小病人,還有辛勞的醫護人員。

喬治幾乎就是孩子的化身,天真多事、常常出於善意卻弄巧成拙,這天聽說市長要來醫院視察,頑皮的喬治不知又會惹出什麼麻煩呢?

在美國,家庭醫師是醫護的第一道防線大多數的美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醫師,關係非常密切,就像喬治一發生狀況,第一時間就先致電給家庭醫師;經由家庭醫師看診後,家庭醫師會安排患者到大醫院就醫,並於就醫前與醫院先進行溝通,不僅替病人健康把關,也舒緩一窩蜂的病患直接衝入醫院的壓力。

《醫院大搜查》:模擬看醫生的所有步驟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13
《醫院大搜查》,作者奈緹.卡多文(Netty van Kaathoven),繪者瑪洛琳.杭德(Marjolein Hund),譯者張瑄,韋伯文化出版。(攝影/王崴漢)

荷蘭居民日常最容易接觸到的醫療單位同樣也是家庭醫師,住家附近的家醫診所不分科別,是所有醫療服務的起點。生病的人需要事先預約家醫診所,經過醫師初步判斷後,有必要轉診到其他醫療機構的話,家醫會開立轉診證明,才能到醫院看診。在荷蘭,即使嬰幼兒感冒發燒,只要睡眠、活動力和飲食還算正常,家醫便不會開藥。

荷蘭作者奈緹.卡多文(Netty van Kaathoven)在《醫院大搜查》中,就把看家醫、去醫院、住院、在病房、打上石膏等一連串的就醫診療過程,以及去醫院時會碰到的各種疑問,比如什麼時候會需要去醫院呢?誰在醫院裡面工作?作者透過一頁又一頁的文圖,讓大家有清楚的概念,也讓孩子消弭對治療的恐懼。

這本書除了主角史丹就醫的過程,也透過史丹遊歷了醫院的婦產科,理解新生兒剛出生時的情形,以及急診室中緊急狀況的處置方式。書的中間設計有個雙翻的摺頁,讀者可以先看到醫院的外觀,有要進入醫院和要準備出院的人、救護車送來緊急病患等;拉開摺頁,會看見醫院的內部構造的區域圖解,讀者對醫院裡各處室與功能便能一目了然。

《台大兒童醫院多多書》:把醫院變成一座天空之城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13
《台大兒童醫院多多書:守護孩子健康的奇幻樂園》,作者台大兒童健康基金會,繪者孫心瑜,飛行船文化出版。(攝影/王崴漢)

兒童醫院是專門為兒童提供服務的醫院,在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很早就有兒童醫院的設立,台灣的「兒童醫院」起步較晚,目前在台大、馬偕、彰化基督教、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設置4所兒童醫院。

台大兒童健康基金會在2021年邀請畫家孫心瑜繪製《台大兒童醫院多多書:守護孩子健康的奇幻樂園》,這是一本標榜無字的遊戲書,立意是想讓兒童透過觀看圖像,探索台大兒童醫院。全書共有7個跨頁,將台大兒童醫院7個場景化身成童趣的遊樂園。

所謂的「多多書」(Wimmelbook),是從德文wimmeln發展而來,指的是沒有文字卻充滿豐富情節的圖畫書,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琳琅滿目、目不暇給。

這本台大醫院的多多書,第一個跨頁就是「天空之城」的兒醫大樓外觀,醫院大門外有救護車、復康巴士、計程車等,緊接進入到醫院內部,有門診、藥局掛號等,書中以繽紛的色彩詮釋醫院內的設施與實景,讀者需要很仔細的摸索,從「尋找」到「發現」,才能體會創作者與醫院的創意巧思!

從上述3本繪本中,我們可以看到美國、荷蘭與台灣某些相似之處,醫院不僅是看病與醫療的地方,處處都有人與人的互動,有醫師與醫療團隊穿梭其間;同樣的,厲害的讀者也能看出不同地方的醫療差異。

《獸醫黑嚕嚕的醫院》:醫師的高壓生活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13
《獸醫黑嚕嚕的醫院》,作者陳默默,繪者陳怡今,聯經出版。(攝影/王崴漢)

我們經常對醫師這職業有高度的期待,其實成為一名醫師,讀書、實習等過程都非常辛苦,好不容易拿到醫師執照開始執業後,工作又時時處在高壓、緊張之下,甚至經常超時工作。尤其這幾年因COVID-19疫情肆虐下,第一線的醫護人員非常辛勞,醫療資源更異常緊繃。

《獸醫黑嚕嚕的醫院》是一本講述醫師職業的繪本,因為孩子們喜歡動物,作者刻意舉動物醫院裡的醫師為例,來詮釋醫師的工作與角色。

黑嚕噜醫師是小鎮一間動物醫院的醫師,一大早上班就發現門口擺了一箱被棄養的小貓咪們,還接到一位被寵物毒蜘蛛咬住耳朵的飼主打電話來求救。此外,手術台上,雪納瑞狗已經準備好要讓醫師開刀,書裡把開刀的準備程序、開刀房為何需殺菌等情況,通通描繪出來。

黑嚕噜醫師就像八爪章魚一樣,看診、開刀、處理緊急求救電話,還要外診去為難產中的乳牛接生。每天都有好多好多的突發狀況,考驗著黑嚕嚕醫生的專業知識和智慧。

成為一位獸醫,除了醫術要了得、擁有愛護動物的心之外,更要有臨危不亂的反應能力,黑嚕嚕醫生猶如動物世界裡的超級英雄,必須肩負拯救小動物生命的重要任務。小鎮裡的動物們因為有黑嚕嚕醫生的悉心照料,才能健康快樂的玩耍。

《第五個》:看診等待的緊張和耐心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14
《第五個》作者恩斯特.揚格(Ernst Jandl),繪者諾爾曼.容格(Norman Junge),譯者高玉菁,三之三出版。(攝影/王崴漢)

台灣的醫療體制雖有分級制度,但是一般大眾還是喜歡往大醫院或追求知名醫療診所看診,導致看醫師像在磨耐心一般,除了掛號很難,等待的時間也令人非常煩躁不安。

繪本《第五個》以很簡短的文字,描繪5個受傷的玩偶排隊等待看診的情節,令人會心一笑。5個殘缺不全的玩具並排坐在一間昏暗的房間,然後一個接一個地消失在診間門後。

「門開了,一個出來。」
「一個進去。」
「還有四個。」

帶著病痛、枯坐在候診椅中,難耐又忐忑不安的心情,加上時間耗盡,還有對診療室裡一切未知的恐懼,這幾乎是每個到醫院或診所看病的人都遇過的深刻經驗,令人很有共鳴。

書中排在第五個的小木偶表情一直很害怕,他不知道診間裡會發生什麼事,會很痛嗎?他的病會很嚴重嗎?不過,排在前面走進去診間的布偶,接受診斷治療後又煥然一新地走出來了呢。讀者如果仔細看,便能看出玩具看診前後的差異。最後,我們可以看到小木偶推開診間的門,門後面原來是位親切的醫師,一點也不可怕。

無論大人、小孩,沒有人喜歡生病,也沒有人沒事想去醫院,醫院既是一個能為人帶來健康的場域,也是與生老病死距離最近的地方。這次介紹的5本繪本,可以讓需要前往看病或住院前的孩子,能先對醫院有個初步了解,也能透過閱讀繪本,想想醫療與人、醫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

讀繪本,除了可以看到我們本來不了解的人事物,透過閱讀也能觸發同理心,讓人更加的溫暖、體貼。在台灣,看醫師或到醫院很便捷,醫療的支出與其他國家比較起來也算低,但是這些優勢若遭到濫用,就會物極必反。在這疫情依然未斷的時刻,我們更應該把醫療資源留給最需要的人,同時也跟辛勞的醫護人員說聲:「謝謝!」

誰幫我們完成了這篇文章?

文字/黃惠鈴 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研究所畢業。 曾在媒體與出版工作,曾獲一些獎,出過一些書與繪本,曾在大學兼任繪本與兒童文學課程;多次規劃舉辦創作工作坊、講座論壇和展覽、擔任各項兒童文學獎評審。編輯退役後,勤於企劃與筆耕,樂於分享經驗,簡單過日子。

攝影/王崴漢 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畢業,以前喜歡做廣播,現在更常背著相機。沒有改變的是我對聽故事還有說故事的熱忱,以及追求友善社會的初衷。

設計/鄭涵文 曾任記者寫很多字,現下更專心畫畫。平生無大志,喜用圖像化繁為簡、嘰嘰喳喳說故事。成就感來自觀者看圖後的會心一笑。

設計/吳政達 平面設計師,擅長用設計解決疑難雜症。喜歡看著有趣的事情在眼前發生,夢想是開一間24小時的早餐店。

核稿/楊惠君 從沒有手機和電腦的時代開始當記者。記者是挖礦人、是點燈人、是魔術師──要挖掘世界的不堪,為喪志的人點燈,將悲傷的事幻化成美麗的彩虹⋯⋯常常會失敗,但不能放棄去做到。

責任編輯/陳韻如 新聞系畢業後,就投入編輯這份工作,非常努力讓每一篇報導都美美的呈現在讀者面前,希望你也喜歡這篇文章。

※想看更多深度兒少新聞報導,請至《少年報導者》官網

索引
《好奇猴喬治上醫院》:把一塊拼圖吞肚後的就醫歷程
《醫院大搜查》:模擬看醫生的所有步驟
《台大兒童醫院多多書》:把醫院變成一座天空之城
《獸醫黑嚕嚕的醫院》:醫師的高壓生活
《第五個》:看診等待的緊張和耐心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