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1日普悠瑪18死翻覆事故3個月後,《報導者》推出
《傾斜掉的台鐵——太魯閣、普悠瑪誤東部10年》專題,調查、歷年列車座位數與經費,揭發花東部鐵路建設10年、500億投資連環錯,系統性與安全控管問題,埋下普悠瑪事故悲劇引信。
事故迄今,台鐵的列車沒有稍停。每一天,依然發出970班列車,有64萬人次上上、下下,花東、宜蘭線列車仍在新馬站前過彎,普悠瑪的陰影還在大家心裡未散去。然而,政府信誓旦旦改革的決心,卻已然消失,普悠瑪事故後成立首個行政院級的「台鐵總體檢小組」悄然解散,連體檢完整報告都被隱匿消失。
《報導者》團隊也沒有一天稍忘,從這起傷痕底下的台鐵系統裂縫中挖掘。我們持續追蹤,重回事故現場,走訪多位專家小組成員、普悠瑪事故偵查單位及甫掛牌的運安中心,獨家取得345頁《台鐵局總體檢報告》全文,揭開在掩藏在體檢報告中「人」、「車」、「路」、「管理」及「財務」長年的積弊,並發現背後最重要的關鍵根源——台灣國鐵長年淪為「鐵道殖民國」,逐步失去專業自主與自覺。
沒有產業、專業低落、技術不足、人力缺乏,營運不彰、財務虧損、安全打折⋯⋯,在無限惡性迴圈中無法掙脫的台鐵,每天一開門營運就賠400萬元。普悠瑪事故原是改革轉機,然而,政府改革的決心再度敗給選舉和政治。
問題大到改不了,讓台鐵如今虧錢有理、失能無罪,正是歷任政府敷衍心態下造就的「歷史共業」,卻是不斷由全民的荷包和人身安全承擔。台鐵改革的阻力,就是台灣整體社會革新障礙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