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與重生:走過俄軍肆虐的基輔與布查

2022.11.8 最後更新
俄烏戰爭進入第8個月,仍是全球矚目、左右國際局勢的戰爭。
9月底、10月初,在入冬前,《報導者》再度前進烏克蘭。 戰火依然在烏克蘭展開:全國4成電力設施被摧毀、450萬人無電可用,基輔市政府準備了疏散300萬人的備案,俄羅斯一天之內發動75起全境空襲,人員持續傷亡。戰火下的烏克蘭,離散的不只是親人朋友,大片森林、土地、建築被嚴重損毀,新墳不斷冒出,被佔領處也布滿詭雷。
採訪團隊前進基輔、布查,看到戰爭之下的人類處境。在檢查哨、水泥塊、反坦克裝置之間,人們試著冷靜如常地工作與生活;但這個「日常」並不尋常,空襲警報一響,大家又得老練躲入各處防空洞。許多市民仍努力留在自己的家園,試著處變不驚奮戰下去。
但8個月的戰爭已改變了每個烏克蘭人的生命。
我們走進俄軍曾經佔領的村莊與學校,在倖存者的帶路下,我們見證了這場戰爭的殘暴:隨意被棄置的烏克蘭人屍體,以及俄軍倉皇丟下的坦克與軍糧。在大量訪談中,我們試著拼湊俄軍侵入過程的細節,那些被當做人肉盾牌的365位村民,被挾持關在地下室的28天內,發生了什麼?
我們同時在全面抵抗的烏克蘭人臉上,看見對抗侵略的決心,毅力和冷靜。
我們見證了,被俘虜的軍醫與神父,在布查這個充滿殺戮的城市裡,支撐起人們的精神狀態;市民計劃在百人塚旁打造戰爭紀念館;酒吧的老闆在宵禁政策下有限的夜晚時間,陪伴市民療傷並協助軍隊募集資源;火車司機員把車廂改建成無家可歸者的暫時收容所。
《報導者》也專訪軍醫院裡的傷兵、民間推動改革的NGO、正在國防部內設立反貪組織再造的官員,以及國土防衛隊基輔軍團的總指揮官,一一理解數位應用、軍民協作、由下而上的多中心化運作,如何影響了作戰方式,並形塑一支與眾不同的軍隊,讓全烏國不分軍民共同抵禦入侵,也多次成功反攻,擊退軍力規模世界第二的俄軍。
俄羅斯8年來的滲透、鯨吞蠶食,沒有阻礙烏克蘭人們追求自由、自主與和平的意念。在破敗的牆壁寫下「勇敢,然後重建」的他們,持續努力生存、抵抗,開始重建家園,希望看到戰勝的曙光。
監製|劉致昕、李雪莉、張鎮宏 文字|劉致昕 攝影|楊子磊 360度全景影片|吳政達 封面影片製作|吳政達 設計|江世民、黃禹禛 編輯|張詩芸、陳思樺、黃鈺婷 PM|洪琴宣、柯皓翔 聲音製作|藍婉甄 多媒體剪輯|江世民 社群企劃製作|陳思樺、汪彥成、張庭瑀 協力|許守傑、賈凡逸、黃世澤 多媒體網頁合作夥伴|墨雨互動設計
Fill 1
如果你也在現場:直擊戰爭陰影下的烏克蘭小鎮

如果你也在現場:直擊戰爭陰影下的烏克蘭小鎮

透過鏡頭、360影片及多媒體網頁,你可以跟著《報導者》團隊的步伐,目睹2022深秋的烏克蘭城郊小村、森林中的軍事基地等處,見…
2022.12.27
Fill 1
全民國防!「業餘」的烏克蘭國土防衛隊,用科技和人際串連保衛家園

全民國防!「業餘」的烏克蘭國土防衛隊,用科技和人際串連保衛家園

《報導者》走進基輔,專訪來自各行各業的烏克蘭國土防衛隊成員,如何動員、應用科技像無人機來協助軍隊;他們提醒,更重要的…
2023.1.11
Fill 1
民間抗敵意志是最大武器──烏克蘭軍民8年內改革求生,走得慢但路不斷

民間抗敵意志是最大武器──烏克蘭軍民8年內改革求生,走得慢但路不斷

「只有烏克蘭人能救烏克蘭人,我們必須要面對這個現實,然後做好準備,包括知識、技能。」烏國的軍隊改革雖有起步,但大象轉…
2023.1.11
Fill 1
專訪烏克蘭最大軍事NGO:從支援前線到國防改革,民間如何迅速支持軍隊?

專訪烏克蘭最大軍事NGO:從支援前線到國防改革,民間如何迅速支持軍隊?

面對設備數量、財力、人力都遠超過自己的入侵國,公民團體如何發展出新的軍民夥伴關係,甚至參與軍隊改革?以烏克蘭退役軍人…
2022.12.27
Fill 1
基輔戰時片刻:宵禁下仍要起舞、住火車上仍要生活

基輔戰時片刻:宵禁下仍要起舞、住火車上仍要生活

酒吧與避難的地下社群、博物館從紀念歷史的角色轉為前往前線蒐證俄軍暴行、送難民的火車停下來變臨時屋⋯⋯藉由動態、靜態影…
2022.11.21
Fill 1
向日葵在彈孔中綻放──走進戰爭下不正常的烏克蘭「日常」

向日葵在彈孔中綻放──走進戰爭下不正常的烏克蘭「日常」

經歷8個多月戰事的烏克蘭首都,路、橋、空氣、顏色、人的狀態,都被戰爭改變了;死亡與重生、摧毀與重建荒誕殘忍地彼此競賽…
2022.11.8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