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大疫為「交友詐騙」打造了前所未有的溫床。世界各國,包括台灣,沒能逃過這波浪潮。2021上半年,因詐騙而受害的損失直逼新台幣9億元,是2020年全年被詐騙總額。受害族群的面貌很年輕,有大學生、企業主、跨國白領,也有單親媽媽、渴望愛情的單身男女等。
社群網路時代,人與人之間在網路上搭起各種連結,詐騙者卻也開發出新的科技工具,以千變萬化的詐騙手法,將陷阱埋進每個人的數位日常:他們有交易個資的平台,以人工智慧製造理想情人的聲音、照片甚至影音訊息,輔以貼身問候、心理操弄,陪伴和許諾未來,打造「沉浸式騙局」。等人上鉤之後,進一步邀約對方投資各種複雜的金融商品,進入各種擬真的假投資平台,訛詐受騙者僅有的存款和賴以翻身的本錢,有些人因而走上絕路。一位專家說:「如果你還沒有被詐騙過,不是你聰明,是你還沒遇上為你打造的圈套。」
《報導者》訪談多位受害者,並潛伏進這個黑色產業的群組裡,了解詐騙操盤手與快速增長的集團究竟怎麼打造擬真的騙局?我們也與白帽駭客、網路行銷教練,以及多位在第一線打詐的專家、警員訪談,解構「交友型投資詐騙」和其抓住受害者的完美機制。
經歷心碎與破產的受害者提醒:「這些騙術在瞄準的是每一個人身上都有的一些特性,或是弱點。」
在低薪、高房價以及貧富差距惡化的時代,在單身人口與離婚率都在歷史高點的當下,被情感需求和財務渴望驅動的你我他,如何避開陷阱?究竟新的詐騙變奏曲是怎麼系統性吹奏的?政府的法制和科技該如何追趕與修補技術的漏洞?而我們如何同理那些詐騙受害者,了解這場變化多端的騙局?
全詐騙時代下,只有更多討論、挖掘和理解,才可能一起戳破沉浸式騙局,挽救身邊落入圈套的心靈。
(本專題頁圖片人像由AI生成,非當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