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檢處批示:「評論美國蘋果時,要強調還沒有本省的土產水果好吃!」從引發台灣新電影熱潮的「削蘋果事件」主角《兒子的大玩偶》起頭,本文爬梳十幾部電影當年被電檢處審查、文工會「建議」的公文,比戲劇還戲劇的電檢姿態和心理制約一覽無遺。
曾經,台灣電檢處也非常在意「辱華」。紀錄片研究工作者李泳泉從戒嚴時代下、少年的自己如何看到被荒謬剪輯的電影談起,如今他重新檢視電檢處的相關公文檔案,更發現電檢人員與發行片商如何協力「創作」,關鍵情節和對白或被消失、或被刪改,創造獨步全球的…
深度調查報導必須投入優秀記者、足夠時間與大量資源⋯⋯我們需要細水長流的小額贊助,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竭誠歡迎認同《報導者》理念的朋友贊助支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