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地方法院法官。 先是鄉民才是法官,把虎尾從他鄉變故鄉,法官和社會的連結不僅僅僅在判決,而是存在各種對話可能,戲劇和電影對生活的重要性,不亞於水、陽光和空氣,我們一起透過追劇來尋找鏡頭間存在的法律軌跡。

在成為鬼之前,《鬼滅之刃》中的猗窩座,名為狛治,曾為家庭奔波、踏上險路,恰如現實中跨過法律紅線的「非行少年」。在法律制度中,我們是否提供他們可安身立命的所在?是否可能由國家投入資源,帶領他們走過廢墟?

韓國N號房、創意私房、Deep Fake不實性影像⋯⋯數位性暴力犯罪帶給社會強烈衝擊,案件也有別於傳統妨害性自主案件可以處理跟理解的範疇。台灣在2023年完成4部相關法律修正,司法實務運作是否發揮預期效果?

《罪人》告訴我們音樂可以跨越過各種隔閡。電影裡的藍調響起,透過各種媒介(舞蹈、歌詞、旋律)撫平膚色差異下的悲苦與磨難;法律則是透過文字的設計與堆疊,將不平等的差異抹去。

當刑事審判程序完結,被告走過了這一遭,可遭到被告行為傷害的被害人,始終停在法庭的一隅,跨不出下一段生命歷程的步伐。誰來帶著被害人脫離刑事案件下的活人牢?台灣幾經修法,對被害人的保護足夠完善了嗎?

AI會取代法官嗎?作者認為答案應該是不會。AI的發展,對司法的助益應是將大量文書工作化繁為簡,讓體制內的人能空下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並好好尋找個案中的最佳解答。

看見改變


看見改變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