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攝影大師勒內.布里的亞洲回顧展在北美館開幕,在一個以當代藝術為主的場館當中展出紀實攝影,會掩蓋攝影的本質嗎?又或者透過投影、檔案櫃、錄像等裝置,立體化一個攝影家的人生軌跡與照片以外的世界?作者觀察策展者如何調度照片內容、視覺與展出形式…
肖像攝影做為終點的時代過去了,或者至少在網路上是如此。新時代的肖像照片只是一個起點,它將面對無數次的編輯、修改與複製,伴隨這個過程,它的所有權也會逐漸模糊。
《台灣的模樣》攝影展展出台灣田園風景、民俗慶典、純樸的人民與各種歷史事件,這是我們心中真實的台灣嗎?或者只是帶著既定印象呈現的台灣呢?
我試圖將《卡提耶─布列松:二十世紀的眼睛》書中所描述的「現代新聞攝影之父」布列松重新「問題化」,並將討論集中在兩點:為什麼布列松重要?光環之外,他留下了什麼問題?
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被認為是美國當代最重要的街拍攝影師之一,本業為保母的她利用業餘時間拍照,去世後底片曝光、引起旋風。也引發了攝影評論者汪正翔的討論:何謂「攝影專業」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