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募資不只是籌錢,台灣群募「轉大人」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幾年來,從《看見台灣》戶外首映會到台灣本土字體「金萱」,群眾募資(Crowdfunding,又稱群眾集資)向台灣社會證明,只要有創意、有夢想,便有機會獲得大眾支持而實現。但今年以來,台灣群募顯得安靜無波,掀起漣漪的甚至是負面案例,讓人懷疑,台灣的群眾募資是否進入產業停滯? 

回顧2015年,台灣的群募每季都有代表性案件。第一季有3D印表機「ATOM 2.0」、第二季台灣火箭升空計畫「ARRC前端火箭」、第三季台灣閃靈樂團演唱會「鎮魂護國」,第四季更有台灣專屬本土字體「金萱」。

然而在2016年,台灣群募相較以往聲量較小,第一季尤其悄然無聲。直到5月才陸續出現千萬元級以上案件如「圖文不符」的資訊設計課程、「FlipBag翻轉背包」,但也未見引起社會廣泛討論。

雖然,業界人士分析,新鮮感漸淡、市場胃口被養大,群募案件曝光門檻也從十萬、百萬到千萬才會引人注目,是上半年傳統媒體較少關注群募案件的原因。不過,台灣大型群募公司在2016上半年的表現,確實跟往年倍數成長趨勢不同,無論募資件數與金額都較去年同期持平,成長幅度已經趨緩。

譬如群募顧問公司「貝殼放大」在2016上半年執行了約40個案子、募資總金額約1.3億元,與2015年同期比較,幾乎是一樣規模;「嘖嘖」上架計畫案共約48件,募資金額共約4,900萬元,還比去年同期略少;「flyingV」上架案數則約250件,募資金額約5,300萬元,較去年同期成長約10%。

市場規模未見成長,而就個別群募公司而言,即使是最大的平台flyingV與貝殼放大,營運情況則在損益兩平左右。 在案量和總金額增長漸緩的2016年,當台灣群募已經脫離一飛衝天的階段,下一步又會是什麼?台灣群募平台無不積極思考,尋找下一個成長動能。

「2016年是大家對群眾募資很多想像的一年,」flyingV執行長鄭光廷點出。換言之,台灣群募市場可謂進到一件群募工具各自使用、萬種表述的階段。今年,算是群募業者積極轉型,尋找各自特色的一年。

想像是⋯⋯構築創業生態系

flyingV是國內最大群募平台,但至今仍在損益兩平間。鄭光廷強調,他們看重的不是公司獲利多少,而是創造出多少「價值」。對於新創業者來說,群募成了第一次創業資金的來源,這是過去沒有的籌資管道。下一步,flyingV的想像就是要擴大創業者的價值,架構出創業的生態系。

位在林森北路巷弄內的「溼地」是一棟五層樓公寓。取名「濕地」是藉其能孕育豐富生命的意涵,來到這裡,你可以在1、2樓坐下來喝杯創業團隊泡的咖啡或在地釀的啤酒,或上3、4樓到青年旅社與國際旅人聊個天,往上爬到5樓是藝廊,最下B1則是展覽場地,從交流發想到實體展演,整體空間宛若「生態系」。

flyingV創辦人林弘全打算肩負起「串連從創意到生意的生態系」的責任,希望運用獨立空間「濕地」延展群募前後階段。 在林弘全的生態系想像中,濕地可以是孕育創意、互動組隊的共創場域,也可以是提案人到flyingV驗證創意後的展演、製作或銷售場域。而當團隊進一步找到真正商業模式時,籌備中的股權群募flying. VC則可提供創建公司所需的資金。

但他強調,並沒有要建立「一條龍」,而是提供更多選擇,從而擴大市場價值。

預計在2016下半年,可以在濕地等空間看到flyingV策劃的主題性活動。flyingV將以策展人的角度,重新包裝曾在平台上架的提案,譬如,將農業有關的案子匯集成主題,讓提案人可以分享群募經驗,不僅案件背後代表的台灣故事仍有被看到的機會,同時深化提案者和贊助者的關係,甚至給未來想做類似提案的創業者參考。

想像是⋯⋯訂閱集資挺內容創作

古有孟嘗君養食客三千,西方則有梅迪奇家族資助佛羅倫斯藝術界,有募資業者想延續如此精神,推行訂閱集資,由贊助者定期支持創作者,讓創作者可以維生、穩定持續創作。

「如果世界上沒有好的內容,缺乏獨立性、實驗性的東西,這世界會很無聊,」嘖嘖創辦人徐震說。 在文創設計圈打下根基的嘖嘖,計畫在2016年6月底推出訂閱集資;包括群募報導平台SOS、內容創作群募平台PressPlay等,均已陸續全面轉型或全力發展訂閱制。

為什麼想推訂閱集資呢?徐震說,這是對內容創作者比較「公平」的模式。可讓內容創造者省去處理事後實品回饋和客服的時間,而把精神放在創作之上,專注創造好內容。

譬如對迷你喇叭團隊而言,一旦案件募資成功後,將來可以長期依靠生產迷你喇叭獲利;但內容創作者如作家或材料開發者,面臨的是持續創作和實驗的挑戰,單次案件募資成功後,需準備的一次性集資回饋商品如筆記本、貼紙及客服等,不但是負擔也無益於後續創作。

站在PressPlay的角度,推行訂閱集資除了可支持創作者持續創作,平台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也從一次性專案的短期戀愛,進展為訂閱制的長期關係。

對提案人而言,平台透過訂閱機制可過濾出忠實粉絲,導入的流量也都是忠實支持創作者的「鐵粉」,如此便可針對鐵粉打造更多互動活動,成為粉絲經濟的一環。

譬如網路電競實況主「魚乾」,擁有60萬YouTube訂閱數和10萬臉書粉絲,有437人願意每月贊助他50~500元,以獲得當月限定明信片、推薦魚乾拍攝影片主題、指定最新翻唱歌曲等機會,甚至與魚乾每兩個月一同野餐或一起線上打遊戲。如此一來創作者便不會因生計而勉強接下不合適的業配文,進而失去原創性。

PressPlay執行長林鼎鈞表示,「之後Pressplay打算在現有專案機制之外,全力衝刺訂閱機制。」

想像是⋯⋯利基市場垂直整合

網路紅人「這群人」和資訊設計團隊「圖文不符」開設的資訊圖像化密技課,跟群募能沾上什麼關係?

答案是前者由PressPlay簽下獨家經紀約,而後者則是在Hahow平台上開課。PressPlay和Hahow乍看之下都屬內容創作群募平台,但分別定位於娛樂和教育,提供的服務也超過一般平台的範疇,各自深耕垂直整合利基市場。

PressPlay前身為硬體產品群募平台HereO,於2016年2月初轉型並於3月推出訂閱集資,目前平台上以音樂、網路紅人等娛樂領域案件為主,緊抓粉絲經濟。群募平台之外,更延伸出經紀品牌PressTalent及廣告影像製作PressMedia,提供創作者全方位顧問服務。

一般募資平台,案件募資結束後續的產品或回饋是回歸到提案人和贊助人之間,線上教育網站Hahow則包下課程產品的使用者體驗。課程贊助人在開課成功後會繼續使用網站上課,繳交作業和課堂提問也全透過Hahow網站。

如果說,一般募資平台負責的是搭場、架舞台,其餘讓舞者、演員自由發揮,Hahow還需要協助表演者安排節目內容、場控並提供觀眾後續服務。

甫搬遷到新辦公室不久的Hahow,走出2015年的慘綠時光,2016上半年總募資金額累積超過2,000萬元,較去年同期成長高達11倍。Hahow也打造了小型攝影棚,將幫忙不善攝影或缺乏器具的老師錄製教學影片。

2016下半年Hahow將繼續延伸網站功能,尤其將著眼於打造社群,「因為去學校上課最有趣的是跟同學交流」,而「最終目標是創造出線上學習體驗超越實體學習的效果」,創辦人江前緯眼神發亮。

想像是⋯⋯「名人X公益」模式再進化

公益案件在群募平台上往往能夠借力使力,「大家會有聚沙成塔、衝一個共同目標、一起累積成就的共感,」貝殼放大創辦人林大涵分析。太陽花學運期間3小時募集633萬買下紐約時報頭版刊登反服貿廣告,便是經典案例。

如今,國外群募平台上的公益案件已經再進化,結合做公益和粉絲、偶像面對面的圓夢體驗,成為「名人X公益」新模式。

今年4月,鋼鐵人小勞勃道尼身穿兔子裝,在Facebook上向所有粉絲招手,只要透過群募平台Omaze捐款給Random Act基金會,就有機會贏得和小勞勃道尼參加脫口秀節目、一起享用他最愛的紐約披薩並拍照留念,而且,群募活動所籌措的資金將每年捐助給不特定、讓世界更美好的組織。

此狀態貼出後,引發鋼鐵人粉絲瘋狂按讚分享,最後除了幸運兒獲得畢生難忘的體驗外,多家公益組織也因此受惠。 

林大涵解釋,從前名人代言公益多是拍廣告募款,增添的多是名人自身慈善光環,然而粉絲卻難以對該公益計畫付出實質行動;但名人若貢獻自己的時間,讓粉絲與名人一同活動來支持公益計畫,粉絲參與的動力將大增。 

如此一來,粉絲們為了一圓貼近偶像的夢想,便願意付出小額款項,這些款項化身為關懷社會角落的捐款,還有機會改變公益資金流向結構,打破公益組織大者恆大、缺資源的總是苦哈哈的狀況。 

參考國外網站Omaze,貝殼放大計畫與嘖嘖、PressPlay合作,將此模式引進台灣,預計台灣本土案例將在2016下半年現身。  

想像是⋯⋯獨立募資蔚為風潮

年過半百的大叔們齊聚一堂,不為喝酒也不為發牢騷,而是為了打造飛入太空的MIT(Made in Taiwan)台灣火箭。還有什麼比這更熱血、更瘋狂? 

補充一句:ARRC前瞻火箭計畫選擇獨立募資,超過3,000人共襄盛舉,募資金額已逼近千萬。 

林大涵觀察,近來國內外群募平台的成長確實呈現停滯、甚至下滑,但並不代表整體群募市場規模縮小,而是不少案件選擇獨立募資,或跳到屬於群募下一階段的閃購平台來強化曝光和銷售效果。 

尤其若提案訴求特殊族群,或有特殊網頁形式需求,或案件產品蘊含突破性科技,自行架設網站募資可能更符合其目的。加上當前社群網站行銷和各種網路募款工具便捷便宜,「獨立募資風潮不可能停下來,」林大涵判斷。 

看好獨募未來發展,貝殼放大計劃在2016年下半年在美國、中國開設新據點,協助提案者轉進國外市場;也將推出類似Tilt.com的快速集資工具,從產品面向發展白牌群募平台,讓任何提案者可以輕鬆在自己的網站運用群募工具。 

述舉措可望進一步降低獨立募資的門檻,吸引更多提案者嘗試獨立募資。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15
【SlideShow】台灣群募公司對2016年的想像。(資料來源/各群募網站;整理/賴子歆;設計/吳政達)
想像之外⋯⋯群募發展藏隱憂

當然,台灣群募也不乏出現負面爭議案例。如打著資助同志婚禮卻遭質疑在消費同志運動的「囍,The Rose」,也有原生手機遊戲「月之潮」未履行計畫承諾、提案者消失,幾乎衍伸成為背信及詐欺案件。

對於因價值認同而招致罵名的案件,群募相關業者泰半認為,只要案件不違法也沒有違反平台規則,且達成上架所需的內容完整度,平台沒有理由擋下;而不管在募資平台、實體大賣場或電子商務網站等通路,不管採取的是集資、預購還是購買途徑,都可能遇見產品出貨延宕、不良、甚至遭有心人士詐騙等問題,防不勝防。

但有提案者認為,當群募發展到一定規模,相關業者必須對負面案例慎重以待。「當我用中文Google群募,如果出現的關鍵字第一名是詐騙,那就不用玩了,」一名群募贊助人直接點出。

以影音平台YouTube為例,在經營初期對上傳的影音內容並未設限,招致侵權官司纏身,後來開發出全自動內容識別系統,數位內容企業可迅速找出侵權影片,並可選擇「封鎖」、「追蹤」或是「獲利」3種處理方式。 如何精進群募模式,降低惡質提案者對贊助者和群募造成的傷害?有業者認為,分期撥款機制是個可行方向。

引介國外成功群募案件至台灣進行預購的代理商正崴集團PQI,其全球營運副總經理黃國倉認為,「害群之馬不會因為任何法規出現就不存在,但可以試著調整遊戲規則而讓大家多些保障。」

「好比購買預售屋,頭期款之外,其餘尾款是隨著房子建造進度而陸續撥出。假設群募平台端或是合作的金流中介單位能依照提案者的進度,循序漸進提撥款項,或許會縮小提案者資金運用彈性,但可更周全機制。」

群募的未來 想像的總和

台灣群募雖然在2016年成長牛步,但離飽和還遠。嘖嘖創辦人徐震指出,以台灣去年在電商消費破兆的金額來說,群眾募資不過才區區幾億,而正崴副總黃國倉也表示,年輕世代之外,知道群募究竟為何的人仍是相對少數,猶有成長空間。

當更多人參與、解釋、理解何謂群募,自然有益於群募在台灣的發展,也會隨著更多相關工具出現而拉大整體自由和彈性程度。但與此同時,如何改善機制,進一步強化贊助者對群募的信任,則值得相關業者深思。

群募在台灣沒那麼新鮮了,但長遠來看,群募不過才剛開始。就像林鼎鈞說的「還沒變聲轉大人」,一切想像都有可能,所有可能都有機會發生。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