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台灣,蘊含廣大的森林資源,島嶼超過一半的面積都是翁鬱林木,覆蓋率高達60.73%,是名符其實的「森林之島」,2,000公尺潮濕多雨的雲霧森林裡,更蘊涵舉世罕見的千年檜木(扁柏、Hinoki)──全世界其他分布地區僅在北美洲和日本,台灣是唯一位處亞熱帶氣候卻能擁有檜木生長的地區。然而也因為無比堅硬的材質與深邃的香氣,從20世紀初日本殖民時代,到戰後國民政府來台,它成為80年來不同政權為換取經濟資源大規模砍伐的目標。直到台灣解嚴初期,民間的環境意識興起,才根本地改變整個國家的林業政策,1993年全面禁伐天然林。
雲霧森林裡逃過鏈鋸的僅存檜木,逐漸聖化為島嶼上的「神木」。全面禁伐政策30年後,這片蘊含島嶼最原始記憶的林木,卻依然被悄悄蠶食著──十幾年來「山老鼠」持續翻山涉水、進入森林深處,砍倒珍貴的原始木或切鋸僅存的樹頭。即使政府投入大量人力強化查緝,仍然難以遏止,近年平均每年都破獲200多件盜伐案,造成難以估計的生態損失。
是什麼原因使得台灣珍貴木材的需求源源不絕?貴重木的神祕地下市場如何運作?這群甘冒風險的盜伐者面貌是什麼?第一線巡山的森林護管員面對哪些挑戰?國家政策與法令又該如何與時俱進?《報導者》透過第一手現場採訪,還原神木從山上到平地交織的軌跡,希望將森林深處持續發生的危機及背後的結構性因素,帶到讀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