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訂閱
贊助
最新
深度專題
國際兩岸
人權司法
政治社會
醫療健康
環境永續
經濟產業
文化生活
教育校園
贊助
登入
home
首頁
schedule
最新
bookmark
我的書籤
menu
選單
六輕營運20年:科學戰爭下的環境難民
2018.7.30 最後更新
他們是一群被放逐在自家土地上的環境難民。
西瓜再不結果,文蛤無影無蹤,村中人口流失,葬儀社卻越開越多,救護車鳴笛響徹夜間,彷彿死神晚點名:肺癌、肝癌、乳癌、血癌、肺腺癌⋯⋯,荒村中幼無所養,壯無所用,老不得善終。
他們的鄰居,是全世界單一最大的石化園區——台塑六輕,上百種化學製程,煙囪日夜吞吐不休。運轉20年來,帶來上兆產值,那是十隻手指頭也不夠數的天文數字。鄰居帶來的GDP太重要了,拚經濟如雷貫耳,難民的呼喊,無人聽聞。
豎起在環境難民面前的那道銅牆鐵壁,叫做「傲慢與粉飾的科學」。
六輕的污染為什麼測不到?測到了也不算數?因為這是一場中央部會為難地方政府的科學戰爭;六輕的污染為什麼沒有定論?學者之間爭論不休?背後則是產學聯手製造的科學煙霧彈。
「難民」並非有家歸不得,而是走也走不了,在自己的土地上流浪。
空污的傳播比什麼都厲害,無遠弗屆,無人得以倖免。
最後想問一句:你,也是環境難民嗎?
報導獲獎紀錄
2019亞洲出版協會卓越新聞獎(SOPA)
【卓越調查報導獎—首獎】《六輕營運20年:科學戰爭下的環境難民》
2018曾虛白新聞獎
【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六輕營運20年:科學戰爭下的環境難民》
監製|何榮幸 記者|房慧真、何榮幸、林雨佑、蔣宜婷 攝影|余志偉、吳逸驊、林佑恩、許震唐 數位專案管理|陳貞樺 設計|黃禹禛、林珍娜 工程|李法賢、余崇任
Fill 1
六輕污染為什麼測不到?測到也不算數?
近年台灣民眾反空污聲浪高漲,但是,針對六輕排放的空污,卻始終出現「官方監測數據」與「民眾實際感受」的巨大落差。
2018.1.24
Fill 1
【產學聯手】六輕污染無定論的「科學煙霧彈」
企業透過智庫與基金會,挹注科學家研究,科學論戰時幫忙助拳,是美國科學界已知的醜聞;在台灣,類似的事件也正上演。
2018.1.24
Fill 1
【雲林麥寮】煙囪下「富可敵縣」之路
從2010年六輕大火時圍廠抗爭,到近年「廠鄉一家親」密切互動,麥寮在通往「富可敵縣」的路上,究竟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2018.1.24
Fill 1
【雲林台西】小蝦米對大鯨魚,他們挺身控告六輕
2015年,74位雲林台西鄉居民對六輕提出汙染傷害訴訟。他們想要的並非賠償金,多人至親已死,只盼司法還他們公平正義。
2018.1.24
Fill 1
【彰化台西】大風吹──吹污染下輪流受害的人
冬天強勁北風吹拂,台塑六輕400根煙囪的白煙90度往更南邊吹去。濁水溪南岸籠罩在一片灰濛中,與北岸的天朗氣清,彷彿兩個世界…
2018.1.24
Fill 1
【台塑回應】六輕已設置八層空污防護網
大家都會問,有必要做到比國外還嚴格嗎?我得到的答案是台灣地狹人稠,聽到這樣也不知道怎麼辦,這已不是技術性問題。
2018.1.24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