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閉鎖後的開放流通,人們正重新調整步伐適應更新的運轉節奏;烏克蘭仍在戰火和奮鬥之中,東邊鏡像的台灣被不斷示警,島上日常內外增壓⋯⋯我們仍要閱讀和傳頌土地上的事,用文字、口說、圖像載明,給未來的我們。
身為90年代末出生的台北人,淡海於我是一塊最溫柔的土地、是對於應許之地的渴望。時間感在這裡被模糊,快速疊高的建設、人車稀少的慢步調,讓淡海瀰漫著一種虛擬城市的不真實感。
今年已有6位警察在警局駐地或執行勤務時自殺。第一線的執法者,為何將警槍朝向自己?隱藏在藍色制服底下的脆弱,為何難以察覺?警察何以對「關老師」等體制內諮商資源裹足不前?
「我說我沒事,是因為警察『不能怕』。」背負著陽剛包袱,當警察遭遇日常勤務之外的極端經驗,受到的影響常是毀滅性的。透過真實故事,從個人到警界制度,有哪些求助訊號能被看見?
近年兩起殺警案引起社會高度重視,立院加速修法給警察更多「大膽用槍」空間。然而許多教官感嘆,長期以來基層訓練與實務狀況脫鉤,忽略警員在面對非高度致命武器脅迫下的應對,才是發生憾事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