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豐原人,求學過程歷經新聞與哲學,住過台北、德國曼海姆/海德堡,現居奧地利維也納。 學術研究者、評論寫作者、udn《轉角國際》專欄作者。評論書寫的興趣是從德語的角度來觀察當代政經、文化與社群現象。
許多穆斯林只希望傷害平民的戰事能馬上停火,卻發現自己就算刻意選擇沉默,仍在以色列、哈瑪斯、反猶主義、伊斯蘭恐懼症的多重陰謀論下,無端被捲入「被代言」的同情心之戰與表態政治之爭⋯⋯
2023以巴戰爭不僅重新挑撥起德國社會難民危機與移民融合老問題,網路生態的變化,也讓「網紅極端主義」與陰謀論的影響力,躲在那些不好明講的身分政治背後,製造出更難被破解的仇恨與誤解陷阱。
全球正陷入「聲援巴勒斯坦」或「支持以色列」的選邊論戰,但立場最為敏感、國民意見也最為分裂的地方,卻是背負特殊歷史責任的德國,而令人不安的「反猶主義」正捲土重來。為什麼?
「學前教育發源地」德國,近來竟爆出一連串托兒所和幼兒園虐童、甚至缺乏教師人力到高達6成必須縮短托育時間的亂象,過勞家長的育兒生活幾成噩夢。原因除了疫情、戰爭,還有更深層的危機⋯⋯
加班、不生、再老化!在高齡社會的衰退螺旋、反育兒的經濟邏輯下,德國何以成為「戒除小孩」、「與孩為敵」的社會?專家智庫們想用「解放媽媽去工作」當解方,有用嗎?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