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l Story【S2E131】

44歲的我,忘了怎麼工作:從發病到重新創業,一個年輕型失智症家庭的告白
在Young 記憶咖啡館中,一名年輕型失智症病友正擔任店員工作。(圖非受訪當事人,攝影/林彥廷)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疫情期間的某一天,May的先生阿豪突然感到身體不適,昏睡了整天之後被喚醒,卻不記得有COVID-19這回事。求醫之後,阿豪被診斷為年輕型失智,這時他才44歲,正值盛年,直到發病前仍在擔任廚師。

失智讓阿豪無法繼續原工作,性格也發生轉變,他更常情緒不穩、對年幼的孩子發脾氣,並為自己無法做到過去輕而易舉完成的事而感到沮喪。

台灣近30萬的失智症人口中約有1.2萬患者不到65歲。相較於老年失智,他們並未失能,卻難以找到適合的工作,維持自己的功能;「明明很年輕卻老是犯錯」,社會的缺乏理解也讓他們承擔更多污名和不友善。在本集中,經營服務據點「Young 記憶咖啡館」的李會珍將帶來觀察。

阿豪的記憶遺落了,May的家庭生活卻無法停下:她要陪同往返醫院領藥、回診、復健,也要調停先生與孩子間的衝突,並嘗試和阿豪一起創業做起「記憶餃子」,從切菜、包餡一點一點撿拾身體記憶。她在節目中分享作為第一線照顧者,一年多來看見的轉變,也給自己打氣:為了走下去,「要學著愛我自己一點。」

(來賓|失智症協會副秘書長李會珍、阿豪、May;主持|楊惠君;製作團隊|藍婉甄、汪彥成)

訂閱The Real Story

感謝您的收聽!邀請您透過apple podcastspotify或其他收聽平台免費訂閱《The Real Story》,及早接收更新通知,節目資訊不漏接!

深度求真 眾聲同行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今年是《報導者》成立十週年,請支持我們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度過下一個十年的挑戰。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我們十歲了!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

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報導者十歲了!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