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影像不是你眼睛所見,當中充滿光學媒介與文化歷史的中介。」對影像的後設探討,是藝術家高重黎一直以來的創作母題,他用生活介入西方技術的間隙,打造充滿玩心的機器小宇宙。
藝術可以生產知識嗎?當代場域中,愈來愈多藝術家以田野調查、檔案甚至科學實驗為基礎進行創作,它們有著「智識化」的傾向,卻又與學科常規保持距離,這樣的「藝術式研究」是以什麼方式傳遞出另類的「知識體驗」?
8月台北藝術節登場的鬼丘鬼鏟《不知邊際、不知所謂事件》 ,以模糊曖昧、無邊無際的「美學」,讓人體驗空氣中暴力的無以名狀,哀悼美國隨機槍擊案死者、墨西哥女性殺害事件、烏克蘭戰爭的屍體。以暴力為核心,碎片為操作,重新質問什麼是「現場」,並喚醒觀…
在日本攝影師石內都在台灣的首次個展中,她展出從90年代以來的數個圍繞著靜物、人物與遺物的系列作品,微觀凝視物與身體的痕跡、斑漬與瘡疤,彷彿帶領觀者體驗著與被攝物共同經歷時間的過程與衰敗。她是如何以純粹的靜物攝影作出獨特表達?
愈來愈多的地方「藝術節」,是城市文化的再生,還是複製空殼、「殭屍」蔓生的陳腔濫調?兩場藝術節,基隆「潮藝術」與馬祖「國際藝術島」,在同樣潮濕的島嶼環境衍生出不同的藝術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