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道、科學敘事成為主流之年,劉玗一反常態以個展《假使敘述是一場洪水》重新討論「不科學」的傳說。在疫情下,提供人們思考人類文明與自然的另一可能。
台北當代藝術館的李毓琪個展《裸根》,試圖探索文明發展或理性意識下的人的本能。那些擾亂常態的聲音、影像,引人向內在挖掘、探問。
為什麼要選「攝影書」作為創作題材?這個載體有何特殊之處?相較於攝影展的龐大疏離,書的私密性、翻閱時的儀式感,恰好回應了《永恆回歸》中李俐亞想處理「過去記憶」的理念。
前北美獎得主王湘靈個展《快要降落的時候》,布置相互鏡射、二元切分的影像區、聲音區,邀觀者體驗虛實之間的漂浮狀態…
朱駿騰讓觀者感受跟被攝者的共性:我們同等脆弱、同等會消逝。這種「向死而生」的態度正回應著人類當下面臨的疫情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