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野島剛/賑災外交的理想型:「報恩的連鎖效應」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過去一個禮拜,日本熊本縣發生了一連串地震,在國際上最早伸出援手,也是最慷慨解囊捐助的,就是台灣。現在,一旦發生強震時,台日雙方就會像這樣發揮互助精神,而且值得關注的是在賑災外交裡,台日間已經形成了「報恩的連鎖效應」。

14日發生初震後不久,台灣的下任總統當選人,同時也是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就率先表示:「我們願意盡棉薄之力,陪伴台灣的朋友──日本,度過難關。」

其實,離政權交替還有一個月,在這個時間點,蔡英文比現任總統馬英九早一步採取行動,或許是背後有她的政治判斷。之後,馬英九政府宣布要捐款1,000萬日圓,不過,在網路上有人批評「太少了吧!」而16日的主震使得受災情況持續擴大,也臨時決定追加5,400萬日圓的捐款。

另一方面,目前還處於在野黨身份的民進黨也決定由黨費支出1,000萬日圓賑災,隨後民進黨的地方縣市長也起而響應,具代表性的高雄市長陳菊、台南市長賴清德、台中市長林佳龍、桃園市長鄭文燦也都以和日本有交流等理由,捐出一個月的所得協助賑災。

還有,無黨籍的台北市長柯文哲也透過其擁有高度關注的推特和臉書,用日語慰問日本的受災民眾。

如上所述,台灣在第一時間對日本的援助完全是不遺餘力,而日本民眾也在網路上有很多留言:「台灣才是真正的朋友啊!」「真令人感動」「我想哭」「愛台灣」等,字裡行間流露出對台灣的感激之情。

想當然耳,台灣對熊本地震的協助和前陣子的台南地震有關。

今年2月,在高雄美濃發生的地震引起台南永康的維冠大樓倒塌意外,當時日本政府和民眾也都給予了大力援助,令許多台灣人相當感動。可是,日本對台南的賑災其實是為了報恩,感謝台灣在2011年的311大地震的熱心相助,對日捐款是世界上排名第一,當時台灣民眾幾乎是利用小額的街頭募款,就募到了200億日圓,相當驚人的金額。

即使是那個時候,台灣人的慷慨解囊又可以追溯到日本在1999年的921大地震對台灣的援助,當時在國際上是日本率先派遣救難隊,而且也捐款和提供組合屋幫助災民,這樣的恩情,台灣人民牢記於心。

又在更早之前,那就是1995年的神戶大地震,台灣派遣的救難隊也踴躍參與了救助活動。總言之,這20年當中,台灣和日本的每一次賑災行動,幾乎是出自於感謝對方上一次的幫忙,因而形成了無限報恩的連鎖關係,也是台日間透過賑災建立起的新外交模式。

其實,台灣和中國之間,也曾經有機會因為賑災而建立起友好關係的。2008年,在四川發生了汶川大地震,當時的陳水扁政府捐出20億台幣賑災,並公布捐款帳號(編按:捐款帳號一直持續到馬英九政府上任,總計捐款68億元),也派遣了救難隊,還有台灣的企業家也陸續有巨額的捐款,民間的募款活動也很踴躍。

但是,複雜的兩岸關係牽涉到雙方的主權承認問題,因此未必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像是1999年的921大地震,當日本要捐款給台灣時,中國甚至表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賑災款應該先到我們這裡」,這樣的發言引起台灣人極度反彈。

針對「一個中國」的問題,其實也在日本國內引起了爭議。

台灣對311大地震的賑災捐款遠遠超過了中國,然而在震災一週年的追悼典禮上,當時日本民主黨的野田首相卻以外交上的一中原則,在獻花名單中把台灣代表排除在外,指名中國代表上台獻花,此舉遭受日本輿論的強烈批評。隔年,上任的安倍首相邀請指名台灣代表獻花,而中國方面則以拒絕出席以示抗議。

這樣子的「賑災外交」,可以說是繼蔣介石的「以德報怨」和李登輝所代表的接受日本教育世代主導的交流模式之後,戰後台日關係史上的一個新潮流。

第二次大戰結束後,台灣和日本經過很複雜的外交波折,在1952年簽訂中日和平協定,之後國民政府和日本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係。尤其是,當時蔣介石對日採取的「以德報怨」態度,在日本方面不斷地被強調,大概在1980年代之前,這句話一直是台日友好關係裡的關鍵詞。

接著,兩蔣時期結束後,李登輝上台,他靠著流暢的日語能力和深厚的對日理解,在日本政壇結成為一股親台勢力,他所推動的台灣民主化和「台灣的悲哀」的歷史定位,讓不少日本人認為支持台灣追求自由和主體性是一種日本人的使命和責任。

雖然2000年李登輝結束執政,可是加上陳水扁的兩屆任期和馬英九的第一屆任期,共10多年的期間,李登輝提出的台日路線一直是主流。

近年來,「賑災外交」終於成為了第三個台日關係的關鍵詞。台灣和日本同樣是位於地震帶,幾乎相隔10年就會發生嚴重的地震,造成慘重的災情,在這樣的環境下很自然的給雙方提供「報恩」的機會。

從賑災外交的觀點來看,日本和台灣的互助,尤其在2011年以後特別顯著。雖然依據受災程度需要的援助也有所不同,但是彼此產生了類似共同體的情感,相互依存和關心對方,甚至籠罩著一股「如果不努力援助台灣(或者日本)的話,就會受到大眾輿論的抨擊」的氛圍,無形中成為了某種壓力。

但是,我想這樣的互助應該被正面看待,尤其是政治層面上也認同這樣的輿論壓力時,可以說是民主主義發揮了健全的機能,並非單純的相互取暖而已。

每一次的地震,就更加深了台日情誼,中國目前對這樣的狀況尚未明顯表態,但是不難想像政府高層應該是如坐針氈吧。

然而,面對基於合情合理的「人道關懷」而變得親密的台日關係,中國政府也知道如果想盡辦法從中作梗的話,反而會使自己陷入窘境,在國際上難以立足,所以才選擇默不吭聲吧。以現階段來說,看著台日間越來越緊密的賑災情誼,中國政府卻是一籌莫展。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