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柏林
Fill 1
文化.藝術
你,從哪裡來?變動的大時代下,德國紀錄片大師對小人物自我認同永恆的關懷
逾50年的導演生涯,德國紀錄片大師弗柯・克普關注政治變動中,小人物的生活與地方風景,拍攝對象東德女工、納粹倖存者、生活在國境邊陲的人們,為常民生活、地景與身分認同的變遷,留下歷史紀錄。
2021.4.28
導演
紀錄片
柏林
德國
人物專訪
tidf
社會觀察
歷史
Fill 1
國際.兩岸
敘利亞難民網紅用「一個笑話的時間」,傳遞族群對話機會
阿爾沙特在柏林的家,牆面寫著這句德語:「你從哪裡來的?」作為敘利亞難民,這是逃亡6年來,最多人問他的問題。
2019.11.27
難民
選舉
柏林
德國
人物專訪
種族歧視
Fill 1
國際.兩岸
他們逃到德國後3-3:從博物館出發的融合之路
「他們總是要我們融入,但我們要融入什麼?你們口中的德國是什麼?怎麼樣才是一個你們想像中融合成功的『德國人』?」
2016.11.29
難民
歐洲
柏林
Fill 1
國際.兩岸
他們逃到德國後3-2:自剖傷痛、當線民,求一份認同
「我在敘利亞是恐怖份子,來這裡,他們也叫我恐怖份子!」敘利亞導演阿尼斯(Anis)這句話,說出大部份難民的心聲,他們是受政治迫害、ISIS通緝,或只是為了生存而流亡,卻因為恐攻,被歐洲極右派貼上恐怖份子標籤。
2016.11.29
難民
歐洲
ISIS
柏林
Fill 1
國際.兩岸
他們逃到德國後3-1:難民學code創業,用科技找出路
僅僅是2015年,89萬難民來到德國,超過全國人口1%。 一年之間恐攻、極右派攻擊激增,超過8成德國民眾將社會融合視為德國最急迫挑戰,德國抑或難民,該怎麼做?教育、就業、文化、認同,社會融合的層層關卡之中,我們看見一群等不及的難民,選擇站上創業舞台,試圖重新拿回生命的主導權,也給了社會融合政策全新的想像。
2016.11.29
難民
歐洲
柏林
敘利亞
Fill 1
評論
耿一偉/左踹倫敦右打巴黎,柏林發威了
二十一世紀的博物館必須顧及所處環境的人文歷史,讓展覽與當地居民有對話空間,使博物館具備的知識潛能可以重新發電,帶領城市走向未來,而不是保護過去或著眼當下經濟效益而已。
2016.2.6
點歌時光
柏林
洪堡論壇
博物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