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贊助
訂閱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環境.教育
Fill 1
環境.教育
只要大家還記得,她就不算死──普悠瑪事故倖存學生的心路故事
「我知道自己的國中生活跟別人不太一樣,我想讓大家知道,不管再怎麼難過,還是可以勇敢地撐下去,然後跟大家說,我們都可以過得好好的。」
2022.5.3
台東
出版
教育
災後重建
兒少
交通
心理
漫畫
Fill 1
環境.教育
搶修13年終通車,看見南橫公路大地的傷痕
2009年莫拉克風災後,南橫公路多處路坍橋斷,終將於2022年5月1日有條件全線通車,背後是哪些人的淚與汗,以及不願放棄的使命?《報導者》專訪他們,並以衛星圖、歷年空拍圖呈現南橫13年來的美麗與哀愁。
2022.4.28
環境
產業
災後重建
科技
交通
經濟
氣候變遷
Fill 1
環境.教育
接毛小孩回家,然後呢?從動物到同伴的當代關係
從領養數、寵物登記數與飼養家戶數增長,突顯現代人對於關係與陪伴的渴求,但台灣人與毛小孩們成為家人的過程裡如何相處、遭遇哪些磨合困難?《報導者》走進動物行為門診診間、新型態的動保園區教育現場,看見不同的思考、建議與獲得。
2022.1.26
教育
動物保護
家庭
社會觀察
親密關係
Fill 1
環境.教育
Collines轉校遭中州「追殺」,教育部:停止玩弄對方!
努力轉學後卻收到三封要錢、攆人的「追殺信」,Collines決定向教育部投訴,把自己還有其他烏干達、史瓦帝尼學生在中州科大的遭遇全盤托出。結果如何?
2022.1.9
人權
政府國會
教育
非洲
仲介
Fill 1
環境.教育
教育部祭殺手鐧,欲斷私校與掮客「要外生也要錢」利益鏈
《報導者》專訪教育部政務次長劉孟奇,他透露將在2022年設計「國際專修部」制度,確保外籍生有能力融入台灣大學生活。這個制度是否能改善部分學校的招生亂象?
2022.1.9
人權
勞權
教育
政治政策
語言
少子化
仲介
新南向政策
Fill 1
環境.教育
非洲萬里來台留學,淪四年綁債學工:失序的私校國際招生
「這是我們在台灣的生活,根本像是奴隸一樣。」非洲外籍生來台後陷入背債與無效學習的輪迴,留學生活變質為期4年的血汗學工。這種私校跨國招生的亂象,已讓台灣蒙上人權剝削的汙名。
2022.1.9
血汗勞工
產業
教育
政治政策
東南亞
非洲
少子化
仲介
工安
人口販運
新南向政策
Fill 1
環境.教育
困在隧道的青春
Collines等抱著留學夢來台的16名烏干達學生,如何陷入綁債「學工」的陷阱?《報導者》與漫畫家柳廣成合作,以圖像帶讀者走進他們來台後的生活,宛如幽黑隧道的空轉循環。
2022.1.9
血汗勞工
人權
教育
非洲
漫畫
人口販運
Fill 1
環境.教育
特有種光環變「致命」商機,澎湖章魚一斤喊價上千元、陷瀕危困境
長年深受饕客喜愛的澎湖特有種章魚,在生態破壞與過度捕撈下面臨滅絕危機。澎湖政府已設禁漁期多年,為何無助復育?還能怎麼做來留住一線生機?
2022.1.5
環境
動物保護
科學
澎湖
海洋
漁業
讀者投稿
Fill 1
環境.教育
見證傷痕與守護山林:第一線與山老鼠鬥智的巡山護管員
《報導者》跟隨執行任務的森林護管員進入全台山老鼠最猖獗北橫山區,實際看見檜木森林遭到破壞的慘況以及巡山工作的挑戰。
2021.12.7
移工
公務員
警政
森林
盜伐
Fill 1
環境.教育
一個原住民家庭的生命故事:盜伐之路,能否停止循環?
我們透過涉及山老鼠案件的原住民家族故事,看見經濟、社會等因素下不斷踏上盜伐之路的關鍵。正視犯罪成因,才有可能根本防治。
2021.12.7
原住民
產業
司法
毒品
經濟
家庭
文化
社會觀察
森林
盜伐
1
2
3
4
5
6
…
18
page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