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登入
專題
搜尋
攝影
書籤
多媒體
贊助
議題
訂閱
搜尋
搜尋
書籤
登入
評論
專題
攝影
多媒體
議題
文化.藝術
Fill 1
文化.藝術
《親愛的房客》:以愛之名,越過血緣和性別的高山
電影《親愛的房客》討論了收養者和孩子間不受血緣限制的親情、社會中常見的誤解、收養舊制的運作。對看遍類似官司的法官王子榮來說,這劇情哪裡打動他?現今的收養制度又為何有修改?
2021.1.8
同性戀
性別平權
電影
金馬獎
法律人追劇
收養
Fill 1
文化.藝術
在她的歌裡,誰都能跳舞──阿爆(阿仍仍),來自邊緣的連結者
拿下金曲獎3大獎項,聖誕跨年期間的電視、網路、Podcast節目上,都看得到她以排灣語唱電音──坦言在族群歧視環境中長大的阿爆說,同溫層外誰管誰得獎,她要繼續唱自己覺得有意義、自己願意做的事。
2021.1.6
台東
原住民
音樂創作
人物專訪
藝術
認同
文化
金曲獎
Podcast
Fill 1
文化.藝術
《半澤直樹》:人與人交往要堅守普世的道義,不平則鳴、逆流而上
政府部門慣以行政指導方式控制企業、退休官員空降大型企業,民間業者卻是敢怒不敢言。半澤直樹引起觀眾敬佩與共鳴之處,就在於他以小螺絲釘之身,與權勢周旋到底...
2020.12.4
戲劇
政府國會
日本
金融
法律人追劇
歷史
Fill 1
文化.藝術
專訪是枝裕和:我期待有一天,拍出屬於自己的《悲情城市》
來台為57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得主侯孝賢擔任引言人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在此行唯一的訪問中暢談他對台灣的感情、近年國際合作的感想,更透露釀在心中長達15年的計畫...
2020.11.24
導演
日本
電影
金馬獎
人物專訪
Fill 1
文化.藝術
明天路上,雨過天青──2020金馬獎星光大道
疫情之下的金馬獎,邀請群眾投稿、共創電影,成為時代的見證者,一起走在明天的路上,見證雨過天青。
2020.11.20
在地傳真
金馬獎
攝影
Fill 1
文化.藝術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部侯孝賢──直面現實、解放心靈,與他不可讓渡的電影專業
金馬57將終生成就獎頒給侯孝賢,《報導者》專訪李安、朱天文、李屏賓、陳玉勳等8位電影工作者,回顧侯導電影映照在他們心中的風景,以及它開啟的台灣電影視野。
2020.11.18
導演
電影
金馬獎
藝術
Fill 1
文化.藝術
身處裂縫之間──陳健朗《手捲煙》,一根菸燃起香港青年認同迷惘
由演員跨足編導,30歲的陳健朗以《手捲煙》入圍金馬57最佳劇情長片、新導演等7獎。傳統黑幫片外皮下,他用重慶大廈裡兩個非典型香港人的時代與世代縮影,提問每代港人的認同問題:「我是誰?」
2020.11.16
導演
香港
電影
金馬獎
認同
反送中
社會觀察
種族歧視
Fill 1
文化.藝術
藝術是誰決定的?從動物畫家「豬卡索」談藝術體制的「白盒子」
一隻豬的畫為何受到關注?牠真的有藝術天賦嗎?從「豬卡索」的崛起,讓我們看見藝術體制的侷限與藝術典範的偏見…
2020.11.13
性別平權
藝術
哲學蟲洞
Fill 1
文化.藝術
《孤味》導演許承傑:沒有一個人可以真的教另一個人怎麼放下
源自於導演許承傑和外婆生命故事的《孤味》,「八點檔」般的組合曾受投資人質疑,卻廣受鄉民共鳴。有人說《孤味》在教人學會「放下」,他卻不這麼想...
2020.11.11
導演
台南
電影
金馬獎
人物專訪
家庭
社會觀察
Fill 1
文化.藝術
相信記憶之力量──獨家專訪《佔領立法會》匿名香港紀錄片工作者
2019年7月1日,香港史上首次「立法會被佔領」,是反送中運動極重要的轉折。我們獨家專訪同樣拍攝了《理大圍城》的「香港紀錄片工作者」團隊,一字一句,彰顯紀錄片與時代革命之意。
2020.11.11
紀錄片
香港
人權
社運
金馬獎
人物專訪
反送中
港版國安法
1
2
3
4
5
6
…
28
pagedown